正确答案: A
道德是医学的本质特征
题目:“医乃仁术”是指()
解析:考点:1.医学道德是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形成并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指导的,用以协调医务人员与服务对象以及医务人员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2.医学道德具有科学性、服务性、继承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特征。3.医学道德具有对医院人际关系的调节作用、对医疗质量的保证作用、对医学科学的促进作用、对社会文明的推动作用。"医乃仁术",道德是医学的本质特征,是医疗卫生工作的目的。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医学伦理学任务的是()
确定符合时代要求的医德原则和规范
[单选题]关于医学伦理学的任务,错误的是()
满足患者的所有要求和利益
[单选题]体现医师克己美德的做法是()
只要是对病人有利的要求有求必应
[单选题]下面关于指导一合作型的医患关系模式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单选题]药物治疗中的医德要求中不包括()
[单选题]下列关于医务人员道德自律的实现途径表述,不正确的是()
外在道德教育
解析:考点:1.医德修养是指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为培养医德品质进行的勤奋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陶冶的过程与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的磨炼所达到的医德境界。其中包括在医疗实践中所形成的情操、举止、仪貌、品行等。与医疗实践相结合是医德修养的根本途径。2.医德修养的意义在于:提高本人的医德素质;形成医院的良好医风;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3."慎独"是医德修养的重要途径,自律与他律是医德品质的养成方式。自律是指人们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遵循道德规范,通过内心信念、自我道德教育、自我道德修养、自我道德评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道德修养的基础是自律。
[单选题]上述各项,符合“有利而不伤害”伦理原则的是()
解析: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主要是围绕供体来源问题。无论活体供体器官、尸体供器官、异种供体均存在伦理争论;供体来源不足导致的资源分配问题,有限的资源分配给谁,仍然是争论的焦点。器官移植的伦理原则:自愿原则、效用原则、公平原则。公正原则包括公正的形式原则和公正的内容原则,公正的形式原则是指分配负担和收益时,相同的人同样对待,不同的人不同对待;公正的内容原则是指根据类似的个案以同样的准则处理。有利原则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有利原则是指医务人员履行对患者有利的德行,广义的有利原则不仅对患者有利,而且医务人员的行为有利于医学事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人群和人类的健康。不伤害原则是指在诊治、护理过程中不使患者的身心受到损伤。故"有限的移植器官供体如何分配给需要者"属于公正的范畴;"用确认脑死亡患者的器官施行器官移植术"属于有利而不伤害的原则。
[单选题]西方最早的经典医德文献是()
解析:考点:1.我国医德学和儒家伦理都形成于春秋末期。2.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中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篇,强调医生既要医术精又要品德好,被看作我国医学史上医德规范的开拓者。在品德修养上,要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对病人富有同情心,一视同仁。3."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是我国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4.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伟大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被称为西方医德的奠基人,其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对医生之间、医患之间的行为准则作了较系统的阐述。主张医生应该爱人类,立志献身医学。《纽伦堡法典》是关于人体实验的国际文件,制定了有关人体实验的基本原则。《日内瓦宣言》和《国际医德守则》指出人道主义伦理观是其理论基础,医学的目的是为了病人的利益,增进病人的健康。5.20世纪70年代后,医学伦理学发展到生命伦理学阶段。6.医学模式的转变是医德进步的标志。自古至今,医学模式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自然哲学(经验)模式、生物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关心病人的躯体、个人,更要关心心理、家庭、社会等人文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