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成年人一般为每分钟2~5ml
题目:关于输血速度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解析:输血速度的确认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不同血液成分、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有着不同要求,但都应遵循先慢后快原则,边输边观察。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应控制在5~10ml/分钟,急救输血速度可达50~100ml/分钟,不论什么情况,年老体弱、婴幼儿输血速度宜慢(心脏病患者宜每分钟1ml、小儿每分钟约10滴),不论什么情况,每一单位的血必须在4小时内输完。成年人一般为每分钟2~5ml不正确,故上述选项中正确答案为A。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SIRS发生时,可出现以下各种病理生理反应,但不包括()
血压改变
解析:SIRS发生时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包括体温、血象白细胞计数、呼吸频率与心率(或脉率);但作为判断标准中不包括血压,故答案应为B。
[单选题]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生理状态下,氧消耗随氧输送的减少而减少,两者呈线性关系
解析:生理状态下,氧消耗与氧输送是匹配的,如运动时氧消耗增加,机体通过增加心脏指数提高氧输送,同时周围组织增加氧摄取以满足组织的氧消耗。只有当氧输送降至氧供临界点水平以下时,氧输送的减少才会引起氧消耗的明显减少。所以A是错误的。
[单选题]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形态改变为()
凋亡小体
解析:凋亡小体是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变。
[单选题]患者,男性,56岁。因"头部创伤休克3h"入院。血生化检查:白细胞9×109/L。动脉血氧饱和度(SaO)62%。免疫学检查:C反应蛋白14mg/L。补体成分C3:4.20g/L。促炎细胞因子TNF-α大量增多。引起患者发生免疫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休克并发缺血缺氧引起
解析:机体在创伤、感染、休克等严重打击以后,如处理不当,发生缺血、缺氧、感染或组织坏死等并发症,则会导致机体内的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失控,进而导致机体的免疫紊乱。
[单选题]女性患者,37岁,输血开始后30分钟突然出现畏寒、发热,头痛、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潮红,体温39℃。过去有过多次输血史。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发热反应
解析:患者于输血开始后30分钟内即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较早,畏寒、发热、头痛、出汗、恶心等临床表现为大部分输血不良反应均会出现的症状,无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循环超负荷的特征性表现,过去有过多次输血史,故临床诊断最有可能是由于抗白细胞和血小板HLA抗体所引起的免疫性发热反应。
[单选题]氧摄取率()
反映组织呼吸与微循环灌注及细胞内线粒体功能
解析:1.SvO2为来自全身血管床的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平均值,代表全身组织水平氧供和氧耗的平衡。2.DO2为每分钟心脏向外周组织输送的氧量,反映心肺功能和血红蛋白水平。3.氧消耗即每分钟机体实际的耗氧量,在正常情况下,反映机体对氧的需求量,但并不代表组织的实际需氧量。4.氧摄取率指组织从血液中摄取氧的能力,反映组织呼吸与微循环灌注及细胞内线粒体功能。
[单选题]最严重的输血并发症是()
溶血反应
解析:输血不良反应有很多种,上述选项中最严重的输血并发症是溶血反应,输血后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是循环超负荷的典型体征,输血后出现酱油色尿液有可能是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反应,输血后出现皮肤红斑、瘙痒、呼吸困难最可能是发生了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