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A.昼短夜长
题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解答: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的概况,属基础题.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每年春分日(3月21日)过后,家住莆田的玲玲感觉()
A.白天越来越长了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解答:春分日这一天,全球昼夜平分,春分日过后,太阳的直射点在往北回归线上移动,那么位于福建莆田的玲玲会觉得白昼越来越长.点评:此题考查的地球公转出现昼夜长短的变化,理解解答即可.
[单选题]南半球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边界是()
B.南极圈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四季的更替.解答: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移动着.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时,“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的现象;而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南极圈”内会出现极夜的现象.由此可得知,“南半球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边”应该是南极圈,也就是南纬66.5°,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地球公转示意图的考查,要记牢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时间,灵活掌握运用.
[单选题]下列四地区中,一年中有阳光直射的是()
A.15°S
解析:分析:人们根据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直射、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没有阳光直射现象,但四季分明,寒带没有阳光直射现象,但有极昼极夜现象.解答:A.15°S位于热带,一年中有阳光直射现象.故符合题意.B.25°N位于北温带,一年中没有阳光直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C.45°S位于南温带,一年中没有阳光直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D.30°S位于北温带,一年中没有阳光直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只有热带地区有阳光直射现象.下列四地区中,一年中有阳光直射的是区有阳光直射现象.
[单选题]北京时间1月7日,中国第二十五次南极科考队到达南极之巅冰穹A地区,动工建设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选择此季节在南极建设科考站,是因为()
B.南极地区此时昼长夜短
解析:分析: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活动要选择当地的暖季,即12月、1月、2月,此时南极地区此时昼长夜短,或极昼.解答: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活动要选择当地的暖季,即12月、1月、2月,此时南极地区此时昼长夜短,或极昼.故选:B.点评:要了解在南极地区建立考察站的时间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单选题]某点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以南是温带,这点的地理经纬度是()
B.北纬66.5°,东经160°
解析:分析: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点的位置.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南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解答:此题的突破点在于“以南是温带”,说明这一点处于北极圈(66.5°N)或者南回归线(23.5°S)上.故A和D不符合题意;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的考查知识点较多,需对知识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练习.
[单选题]下列地点在开阔平地建同一高度的南北两栋新楼,欲使北面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间隔最小的是()
D.90°E、30°N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四季的更替.解答: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的正午的太阳高度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各地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赤道上的太阳高度变化是最小的.要使两楼间的全年阳光不被遮挡,最小的距离就看离赤道最近的点即可.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是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典型题例,不仔细考虑易会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