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某现浇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地上35层高130m,内筒为钢筋混凝土,外周边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场地类别为Ⅱ类,阻尼比ζ=0.04,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2.0s,周期折减系数取0.8。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在长方形平面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高层结构中,关于剪力墙布置的下列几种说法,其中何项不够准确?()[2007年真题]
两方向的剪力墙宜集中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两尽端,增大整个结构的抗扭能力
解析:A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8.1.5条,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抗震设计时,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及8.1.7条第3款,纵横剪力墙宜组成L形、T形和[等形式,正确;B项,根据8.1.7条第4款,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应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30%,正确;C项,根据第8.1.8条第2款,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房屋的两尽端,错误;D项,根据8.1.7条第7款,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正确。
[单选题]对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地震作用分析时,下列哪种情况可不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补充计算?()[2008年真题]
解析:AD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5.1.13条第3款,B级高度建筑以及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含带转换层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宜采用弹塑性静力或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补充计算,两项满足此条件;C项,根据第3.5.9条,结构顶层取消部分墙、柱形成空旷房间时,宜进行弹性或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补充计算并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单选题]建于Ⅲ类场地的现浇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8度,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平面尺寸为25m×50m,房屋高度为102m,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如下图所示。采用刚性好的筏板基础;地下室顶板(±0.000)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8s。
[单选题]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面以上有10层,总高40m,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如下图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25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0.9s。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等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办公楼的平面与剖面
解析: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查表5.1.4-1可知,9度,多遇地震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α=0.32;则根据第5.3.1条,9度抗震设计时,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0.65α,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0.75G,则结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αG=0.65α×0.75G=0.65×0.75×0.32×[9×(12500+0.5×2100)+(13050+0.5×2100)]=21224kN。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式(5.3.1-2),结构质点i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则第八层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3.底层的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3.1条,构件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按各构件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配,并乘以增大系数1.5。底层中柱A的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可按柱A分担的面积比例分配,则:N=[(5×7)/(50×21)]×21224×1.5=1061kN。
[单选题]某单层工业厂房,厂房柱距12m,采用工字形截面的实腹式钢吊车梁。设置有两台Q=25/10t的软钩桥式吊车,吊车每侧有两个车轮,轮距4m,最大轮压标准值Pk,max=279.7kN,横行小车质量标准值Q1=73.5kN,吊车轨道高度hR=130mm。
[单选题]某单层工业厂房,厂房柱距12m,采用工字形截面的实腹式钢吊车梁。设置有两台Q=25/10t的软钩桥式吊车,吊车每侧有两个车轮,轮距4m,最大轮压标准值Pk,max=279.7kN,横行小车质量标准值Q1=73.5kN,吊车轨道高度hR=13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