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胺碘酮
题目:电除颤后转为窦性心律,但几分钟左右又反复出现室颤,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首选()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患者俯头或仰头时双眼与头的动作呈反方向上下垂直运动称为()
垂直性前庭反射(VOVR)
解析:此反射为脑干反射中8项生理反射之一,本题主要考概念熟悉情况。
[单选题]脑无灌注期的病理生理改变不包括()
钙外流,细胞内钙水平降低
解析:脑无灌注期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①ATP依赖性Na+-K+泵功能障碍,细胞膜除极化;②谷氨酸释放,经NMDA受体介导,造成细胞兴奋性损伤;③钙内流,细胞内钙水平升高;④第二信使通路激活,增加钙通透和谷氨酸释放,扩大损伤;⑤线粒体呼吸链作用,氧自由基形成,多种酶类激活产生继发损伤。
[单选题]患者男性,76岁,在门诊就诊时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行CPR,衡量胸外按压有效的标志中,下列错误的是()
收缩压在80mmHg以上
解析:判断复苏有效标志:瞳孔(复苏有效时可见瞳孔由大变小)、面色/口唇(有效时可见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颈动脉搏动(若停止按压后,脉搏仍然跳动,则说明病人心跳已恢复,有条件时,按压时可测到血压在60/40mmHg左右)、呼吸(恢复自主呼吸,并不意味着停止人工呼吸,因可能很微弱)、神志(神志转清或反射较前灵敏)。
[单选题]全脑循环停止无灌注期病理生理改变错误的是()
钠离子内流,细胞钠水平增高
解析:无灌注期的病理生理改变,以上答案中C应为"钙离子内流,胞内钙水平增高",同时包括激活多种酶类(酯酶、蛋白酶和核酸酶等)。
[单选题]男性,8岁,溺水行心肺复苏成功后,拟行亚低温治疗,其主要作用机制中,错误的是()
增加细胞内泛素合成
解析:治疗机制中除以上4项外,还包括:①减轻自由基造成的损伤;②减轻细胞内钙超载;③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④减轻弥散性轴索损伤,⑤抑制脑内脂质过氧化反应;⑥抑制外源性毒性产物对脑细胞的损害作用等。
[单选题]女性,88岁。因突发胸痛1小时入院。ECG示广泛前壁导联弓背抬高0.5mV。查TnI23ng/ml,诊断为急性心急梗死收入院。2分钟前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呼之不应,颈动脉不能触及。诊断为心搏骤停
[单选题]导致脑源性猝死的原因()
脑出血
解析:1.心室颤动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2.张力性气胸是导致肺源性猝死的原因。3.脑出血是导致脑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4.暴发性重症胰腺炎是导致胰源性猝死的原因。5.高血钾是导致胰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
[单选题]使用全部心肌同时除极化,终止异位兴奋灶及折返,所有心肌细胞处于不应期,从而使窦房结能够重新主导心脏节律,恢复窦性心律是()
电除颤原理
解析:1.针对心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是心肺复苏。2.针对心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尤其是脑保护措施及脑复苏措施是心肺脑复苏。3.通过心泵机制和胸泵机制作用的是胸外按压原理。4.使用全部心肌同时除极化,终止异位兴奋灶及折返,所有心肌细胞处于不应期,从而使窦房结能够重新主导心脏节律,恢复窦性心律是电除颤的原理。5.目前脑复苏的治疗原则包括加强呼吸、循环支持,调节内环境和代谢紊乱,保证脑的血供和氧供,降低脑细胞代谢,减轻脑水肿,控制颅内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