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三教合流在民俗中的体现

题目:年画是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度众生的观世音、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面上。这反映的历史文化现象是()。

解析:材料“普度众生的观世音”体现了佛教、“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体现了儒学、“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体现了道教,三者“呈现在一个画面上”说明在明清时期三教合流。所以答案选D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文摘自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军事电文:“……匪盘踞赣闽,于兹七载,东西南北四路围剿,兵力达百余万,此次任匪从容脱围,已为惋惜,迨其进入湖南……沿五岭山脉西窜而来,广西受当其冲……”电文中的“匪”是指()。
  • 工农红军

  • 解析:根据题目中所引用的材料描述可知,其内容反映的是国民党军队对南方的工农红军及其根据地进行全面围剿。A项太平军是在广西金田起义,逐渐向北推进,不合材料内容;北伐军是从广东向北讨伐,也不符合材料内容;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组建的,也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C项。

  • [单选题]蒋介石曾说:“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
  • 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蒋介石认为,“二十一条”违背了民心,损害了国民的自信,引发了五四运动,预示军阀政治没落的必然性。由此可以看出,蒋介石充分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故选A项。B项错误,五四运动不是由签订“二十一条”这一条因素造成的;C项错误,抗日战争是在1937年爆发的,与材料明显不符;D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

  • [单选题]对重要领导人功过是非进行全面总结,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的会议是()。
  •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 解析: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问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与指导意义做出了总结和评价。故本题选B。

  • 推荐下载科目: 中国史题库 世界史题库 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题库 初中历史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题库 初级中学历史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