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就是要求所有学生同步发展
题目:关于全面发展的学生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解析: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指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而不是要求所有学生同步发展。C项的说法忽略了学生的个差异性,故选择C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关注( )。
学生的独特性
解析: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的意思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提现了学生的独特性。故选择C。A选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要正视学生现有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发展。B选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以学生为中心。D选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意义的人,具有自主性一一主观能动性。
[单选题]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 )。
《学记》
解析:《学记》相传作者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这本书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常考内容:"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等。故选择D。A项,《论语》是"四书"(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主要反映孔子的教育思想。除了教育思想外,还有相关的政治、道德、文化思想。常考内容:教育作用一一"性相近,习相远",庶、富、教;教育目的一一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一一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教育方法: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行结合。B项,《存学篇》,作者清朝的颜元。强调教育应培养"实才实德之士";强调实践的"习行"教学法;讲究"实学"的教育内容:读书人不能忽视体育和劳动。C项,韩愈,著有《师说》、《原性》。主要教育思想:人性观一一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与生俱来。学习观一一勤学、不学、积极思考。教师观一一"学者必有师",否定"生而知之",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教师任务,传道授业解惑;学无常师;不耻相师一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单选题]用"洞穴中的囚徒"隐喻,将教育阐释为"促使心灵的转向",使人的精神领域发生巨大变革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
柏拉图
解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应用"洞穴中的闪徒"隐喻,进一步将教育阐释为"促使心灵的转向",一种在人的精神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
[单选题]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提出,教育应培养( )。
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解析: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落脚点应该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与此相符的应是D项。
[单选题]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注意是既有预定目的、又需要意志努力的,这种注意叫( )。
有意注意
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间接兴趣是有意注意产生的重要条件。故选择A。B选项,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新异刺激容易诱发无意注意。刺激物的特点,以及当前注意的保持,是重要的条件。C选项,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有目的但是刁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熟练化动作和直接兴趣容易诱发有意后注意。D选项,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单选题]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 )。
干扰说
解析: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正是指先后学习内容之间的干扰。
[单选题]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
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解析: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而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学生的学习方法属于客观非必要条件。
[单选题]吴老师是初二(二)班的班主任,在他上课时,教室里非常安静,同学们有的看书、翻作业本;有的心不在焉,似听非听。当吴老师提问时,大家都非常紧张,生怕被点名,没有人主动回答问题。这种课堂心理气氛是( )。
消极的
解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A选项错误;消极的课堂心理气氛通常以学生的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B选项正确;对抗的课堂心理气氛则是一种失控的课堂气氛,排除C选项、D选项。题干所述为消极的课堂心理气氛。
[多选题]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