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男子50岁一一不惑之年
题目:下列选项中,年龄与称谓对应不正确的是( )。
解析:男子50岁称为半百、知天命:男子40称之为不惑、强壮之年。故选择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已知法学10级3班有36人,假定下列四种说法有两个为真,其余为假( )。(1)并非法学10级3班所有同学都去过庐山。(2)法学10级3班王芳和李娜都去过庐山。(3)只有法学10级3班有人去过庐山,才能说该班张斐既去过庐山,也去过三清山。(4)并非法学10级3班没有同学去过庐山。依据上述假定及其给定条件,下列判断为真的选项是:
王芳、李娜、张斐都没有去过庐山
解析:说法(1)等值于"有些法学10级3班的同学没去过庐山",说法(4)等值于"有些法学10级3班的同学去过庐山",这两种说法是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由四种说法有两个为真,则说法(2)和(3)只有一真,说法(3)只有在"法学10级3班没有人去过庐山,该班张斐既去过庐山也去过三清山"的情况下为假,此说法本身是矛盾的,因此(3)必然为真,(2)为假。则说法(1)为真,说法(4)为假,即"法学10级3班没有同学去过庐山",故选择D项。
[单选题]提倡儿童中心论的典型人物是( )。
杜威
解析:杜威提出,儿童是教育的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儿童心理学的内容基本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习惯、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心理机能的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就是促进本能的生长过程。
[单选题]技能的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 )。
练习
解析: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一般来说,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灵活性都会逐步提高。故选择C。AB选项,示范、讲解是技能训练的第一步,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在头脑中形成准确的定向映像,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调节动作的执行。一般来说,教师的示范要注意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的结合,并且注意示范时速度的控制。D选项,反馈是指在学习者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后,据此对其学习方法、计划和目标作出相应的调整。反馈对技能的顺利掌握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从结果中获得的反馈越多,练习的进步就越快。
[单选题](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建构主义
解析:暂无
[单选题]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环境。( )A.正确B.错误
解析: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儿童习得社会行为主要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进行模仿和强化学习。因此,社会环境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单选题]( )儿童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其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
四年级
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处在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的学生,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其中,四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概括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概括为主要形式的一个转折点(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故选择D。
[多选题]班级管理以班主任为主导,以学生为主要管理对象。( )
解析:班级管理是以班主任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班级的构成要素及影响班级的因素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通过构建优秀的班级,帮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的一系列活动。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而主要对象是学生,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
[单选题]考试时,小张因为监考老师在身旁,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这种现象被称作( )。
社会抑制
解析:社会抑制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体活动的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受到减弱。考试时小张受到老师的影响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属于社会抑制现象。社会助长也称"社会促进",是人们在完成简单任务或熟练任务时,如果有观察者在场(观众效应),或者有竞争者(合作者效应),将会激发起优于独处时的表现的倾向:社会惰化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