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遗传基因
题目:出血性疾病的后天因素不包括()。
解析:遗传基因属于出血性疾病的遗传因素,而不是后天因素。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患者,女性,23岁。因2年来全身皮肤反复出现瘀点而来门诊检查。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白细胞5×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全片找到85个,其中颗粒型巨核细胞占90%。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体内存在血小板抗体
解析:从病史资料反映该患者诊断考虑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体内存在血小板抗体,导致脾脏破坏血小板增加所致。
[单选题]患者,男,25岁,农民。面色苍白、疲乏无力一年。血象:RBC2.0×1012/L,Hb60g/L,WBC7.6×109/L,中性粒细胞0.50,淋巴细胞0.26,嗜酸性粒细胞0.14,SF10μg/L,血片中成熟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拟诊为缺铁性贫血。
[单选题]患者,男,27岁。装修工人。因乏力伴双下肢反复瘀点1年就诊。体格检查:重度贫血貌,双下肢可见散在瘀点,全身可见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血象:Hb65g/L,WBC3.0×109/L,中性粒细胞0.3,淋巴细胞0.7,血小板22×109/L,网织红细胞0.003。
[单选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环节为()。
免疫机制异常
解析:免疫反应介导造血干细胞的损伤是再障的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环节。
[单选题]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关系最密切的疾病为()。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解析:部分再障患者同时合并存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又称再障-PNH综合征,另外两者均存在造血干细胞缺陷,故其为相互关系最密切的疾病。
[单选题]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的最主要依据是()。
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
解析:本题考点是白血病的分类。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可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则分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少见类型的白血病,如毛细胞白血病、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单选题]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是()。
骨髓象
解析:骨髓象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和必做检查。骨髓象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20%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单选题]关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正确的是()。
分期的目的在于帮助选择治疗策略和估计预后
解析:慢淋多见于老年,儿童罕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确诊后需要进行临床分期,其目的在于帮助选择治疗策略和估计预后。一般A期患者无需治疗,定期复查即可。对B期患者,如有足够数量的正常外周血细胞且无症状,也多不治疗,只需定期随访。C期患者应予治疗,主要采用化疗,一般不用放疗。在缓解期,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淋可获得较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