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学科设置
题目:制订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解析:制订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科设置。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应该重视()。
发展学生能力
解析:"授人以渔"即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
[单选题]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全面了解学生
解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考生需了解班主任工作内容的各个方面,并分清各项工作的含义。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单选题]()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解析: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18,C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单选题]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规定出自于()。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解析: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我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3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将课程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将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1999年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有专门关于课程管理的规范。这一次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界掀起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的热潮。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二部分第14条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单选题]个体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体现了身心发展的()特征。
不平衡性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本题所指的不平衡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