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题目: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意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食其力,非所谓教师滔滔讲话,学生默默聆听。"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是( )。
解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强调,要从教育者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一一学生是学习和教学的主体。题干中,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起到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一味让学生听老师讲,所以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意思,故选择B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先生初到上海,虽然他唱功绝佳,誉满京华,但要在大上海一下子出名也难。当时想在报纸上登广告,但广告怎么写,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呢?经过一番筹划,戏班子决定在报纸上只印三个字--梅兰芳。当时上海的市民并不知道梅兰芳是谁,因为好奇,都在互相打听,连登了一周之后,报纸上登出了一个详细的广告:"梅兰芳--京剧名旦,今晚在上海茶戏园登台献艺。欢迎观看。"就这样,先生在上海一唱走红。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说文。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解析:【解析】(一)评分标准:
一等(50-38)紧密围绕教育背景、教师身份写作,立意切合"教师的职业光辉伟大""教师的工作职责"等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结构严谨、文体明确、语言优美、引经据典、字体优美;(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素养,结合教育场景、学生心理,站在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维度书写)
二等(37-25)站在教师立场思考主题,中心符合"教师应具备哪些知识技能""教师应具备那些专业素质"等角度,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文体突出、语言通顺、字迹清楚:(符合教师的职业素养,稍微联系理论和现实)
三等(24-12)中心基本符合题意、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文体基本符合、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
四等(11-0)"三观"观念错误,中心偏离题意、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空洞、文体不明、矫揉造作、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不具备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基本写作能力欠缺)
(二)写作硬性扣分项目:写作与文章相关的硬伤主要集中在内容残缺和语言表达基本功上,主要几大硬性扣分项目有:标题:不写,扣5分;文章结尾:不写,字数多于600字,扣10分;少于600字,残文11分以下;语句错误:2个扣1分,5个扣3分,多余5个,字句错误降等,降12分。
[多选题]杜威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 )
[单选题]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学记》
解析:《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故选择A。B项,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也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C项,《论语》是"四书"(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主要反映孔子的教育思想。除了教育思想外,还有相关的政治、道德、文化思想。D项,柏拉图的《理想国》阐明人类要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非常重要就是通过教育。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多选题]学校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有( )。
传承与传播文化
保存与活化文化
选择与整理文化
交融与创新文化
解析: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传承与传播文化;(2)保存与活化文化;(3)选择与整理文化;(4)交融与创新文化。
[单选题]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解析:我国现阶段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改中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单选题]苏联学者加里培林提出智力技能按阶段形成,即( )、物质或物质化动作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阶。
动作的定向阶段
解析:苏联学者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或物质化动作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单选题]焦虑和抑郁是有密切关系的两种精神病理状态,在诊断中对他们之间关系的描述,不包括以下哪项( )。
诊断时需要考虑两种情绪状态何者为主,并以主要情绪表现而定
解析:焦虑和抑郁是有密切关系的两种精神病理状态,在诊断系统中对它们之间关系的描述,主要包括:①抑郁症是较高等级,焦虑症是较低等级;②诊断焦虑症必须排除抑郁症,而诊断抑郁症时无需排除焦虑症;③即使焦虑更明显,只要符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就应该诊断为抑郁症。
[单选题]既是德育客体又是德育主体的要素是( )。
受教育者
解析:受教育者既是德育客体又是德育主体。
[单选题]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为( )。
德育方法
解析: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方式。故选择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