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中午休息期间,学生刘某前往张老师开设的小卖店买了一袋酸奶,结果因为过期中毒,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对这起事故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的是( )。
张老师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与其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或者因学生、教师及其他个人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由致害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题目中,张老师开设小卖店,属于与职务无关行为,应该由张老师负责。故选择D。
[单选题]关于人的身心发展动力有内发和外铄两种基本观点,下列哪种说法属于外铄?( )
白板说
解析:外铄论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形式。这种观点又称心理发展的环境决定论、外塑论或经验论等。"白板说"是外铄论一个典型的代表。
[单选题]有些东北人不爱吃辣椒,有些爱吃甜食的人不爱吃辣椒。下列选项中,哪项能保证上述推理成立( )。
所有东北人都爱吃甜食
解析:此题考查三段论推理。根据题干中"有些东北人不爱吃辣椒","有些爱吃甜食的人不爱吃辣椒",排除带"所有"的选项,并推断出D。故选择D。
[单选题]教育的文化功能,最根本的就是实现文化的( )。
创新
解析:教育的文化功能最根本就是实现文化的创新。首先,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批判和融合总是着眼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构建新的文化特质和体系,使文化得到不断更新和发展。其次,教育直接生产新的文化。教师的科研活动、研究性教学、师生的创作、科研论文的指导与撰写等都直接创造着新的文化。再次,教育创造文化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单选题]在Word中,如果当前文档中的文字下方出现红色波浪线,则表示该文字出现(
"拼写和语法"错误
解析:Word具有一定的自动校对功能,可以检查拼写和语法。当文档中的文字下方出现红色波浪线,则表示该文字确认出现"拼写和语法"错误;若文字下方出现绿色(有的版本为蓝色)波浪线,则表示该文字可能出现"拼写和语法"错误。
[单选题]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认同
解析: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包括: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单选题]读着白居易的诗句头脑中也能浮现出江南秀丽的景色形象,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想象
解析:本题考查几种心理现象的区别。读着白居易的诗句头脑中也能浮现出江南秀丽的景色形象,这就是通过读者对头脑中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了栩栩如生的江南景色画面的结果。想象正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故选择D。A选项,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B选项,记忆是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C选项,感知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单选题]在教育的社会功能中,与人类教育共始终的基本功能是( )。
文化功能
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因此,教育的文化功能是伴随教育始终的基本功能。
[单选题]童年期的年龄阶段是( )。
6、7岁-11、12岁
解析: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在6、7岁-11、12岁,属于小学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