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学生
题目:根据富勒等人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衡量教师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够自觉关注( )。
解析:富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同,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其中,关注学生阶段的老师教师能够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情感和社会需要,因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可以说,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故本题选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不同于社交。( )
解析: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具有特殊的性质:首先,它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其次,它是德育实践中的活动和交往,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教师、同学等交往对象;再次,它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因而能更有效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
[单选题]学校要举行运动会了,教师在比赛前一再跟学生强调比赛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尤其是投掷类项目,一定要确认场内无人后再进行投掷。铅球比赛时,胡某等几位同学帮助裁判老师进入铅球投掷区测量投掷距离,在他们还未撤出投掷区时,参赛同学赵某投出的球砸中了胡某,致其肩膀受伤。对胡某所受伤害应承担主要赔偿责任的主体是( )。
赵某的法定监护人
解析: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题干所述的事故中学校并无不当行为,故赵某对这起事故负主要责任,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多选题]当人意识到自己被关注的时候,他有意或无意地改变自己的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霍桑效应。( )
解析:霍桑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这种反应是主动的、有意的,而不是无意的。
[单选题]在一堂数学课上,同学们就其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此时,老师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解析: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在工作中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拥有"教育机智"。题干描述体现了的教育机智,在学生发生争论时候,教师利用自身的教育机智,妥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故选择A。
[单选题]下列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是( )。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分析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要因紊是环境,人们行动的结果影响着后续的环境。
[单选题]( )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性,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地的实现。
学前期
解析:学前期或游戏期,年龄为3~6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罪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故选择B。
[多选题]下列不符合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的是( )。
先慢后快
先后一样
时快时慢
解析: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
[单选题]陈涛成绩不太好,但上课时总是爱举手回答问题。有时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回答时他又不会,不时被其他同学讥笑。老师课下向陈涛问明原因后给予鼓励。老师的做法
正确,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解析: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因此,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题干中,老师根据陈涛课上的表现,课下问清原因并予以鼓励,没有放弃每一位学生,体现了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所以此题选B。
[单选题]教学《再别康桥》时,教师播放以《再别康桥》为歌词的歌曲,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把握诗歌的情感。对该做法的分析,合适的是( )。
教师所用资源未能形象地表现诗歌节奏
解析:诗歌教学过程中,反复吟诵诗歌是学生初步感知诗歌节奏、韵律,体会诗人情感的最佳方式。A项,题干中教师让学生体会诗歌节奏,把握诗歌的情感,但仅通过播放同词歌曲的方式,是无法实现该教学目标的,故A项说法错误。B项,教师用播放同词歌曲的方式完全代替了学生朗诵,这体现出教师并未能明确区分出音乐旋律与诗歌节奏的区别,故B项说法错误。C项,教师虽然应用音频资源来辅助教学,但诗歌的朗读节奏和歌曲旋律并不一致,以听歌代替朗诵,反客为主,混淆了学生对于音乐旋律与诗歌节奏的认识;并且未对朗诵技巧进行引导教学,所以学生未能形象感知诗歌节奏,故C项说法正确。D项,教师可以根据《再别康桥》一课的学情,以恰当的方式运用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D项说法过于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