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40%
题目:有a、b、c三种浓度不同的溶液,按a与b的质量比为5:3混合,得到的溶液浓度为13.75%;按a与b的质量比为3:5混合,得到的溶液浓度为16.25%;按a、b、c的质量比为1:2:5混合,得到的溶液浓度为31.25%。问溶液c的浓度为多少?()
解析:解析十字交叉法计算或者直接赋值列方程计算。考点:浓度问题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
[单选题]伯努力原理告诉我们气体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就小。如图所示,用手水平握住一只瓶子,在瓶口放一个小纸球(球的直径略小于瓶口),然后向瓶内吹起,结果会发现小纸球不仅吹不进瓶里反而朝脸上飞来。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如果吹的力越大,则小纸球反弹回来的速度也越大
解析:解析此实验是利用伯努利原理造成的外压强减小,内压强不变。压强差推动小纸球向外运动,吹得力量越大,则产生的压强差越大,小球飞出速度加快。要想试验成功需要保证小球质量小,横截面积与瓶口大小相当,否则会因惯性过大或受理面积大压力减小而失败。故答案选A。考点:科学推理
[单选题]公立医院服务费用情况单位:元,%
解析:解析材料中读取数据,84.6-49.2=35.4,直接尾数法。考点:数值计算型
[单选题]甲乙两辆车从A地驶往90公里外的B地,两车的速度比为5:6。甲车于上午10点半出发,乙车于10点40出发,最终乙车比甲车早2分钟到达B地。问两车的时速相差多少千米/小时?
15
解析:解析 根据题意,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5:6,则两车从A到B所用的时间之比为6:5。乙车晚于甲出发10分钟,且比甲早到2分钟,即全程乙比甲快12分钟,即一个单位时间为12分钟。则乙全程用时12×5=60分钟=1小时,乙的速度即为90km/h,二者的速度差为90×1/6=15km/h,故正确答案为D。 考点:行程问题
[单选题]“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这说明()。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哲学常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题中“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都体现的是物质生产,也即是A选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故选A。考点:马克思主义
[单选题]
[单选题]羊群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从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将自己的意见默认否定,且不会主观上思考事件的意义。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不属于羊群效应的行为?()
公司召开针对如何改善服务质量的头脑风暴会议时,张亮坚持自己的方案是最合理的
解析:定义判断题。羊群效应的定义要件是受到多数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而产生的从众行为,选项中A、B、D选项都明显属于羊群效应的行为,只有C选项中坚持自己的意见,没有受到他人的影响,是于定义相反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单选题]A、B两车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如果A车先出发1小时,两车相遇时A车超过中点12千米,若B车先出发1小时,相遇时B车超过中点36千米处,如果两车同时开出,2小时后相遇,此时相遇处离中点有多少千米?()
12
解析:本题属于行程问题。设全程路程为2x,两次行驶中A车行驶的路程为:x+36+x-12=2x+24,慢车行驶的路程为:x+12+x-36=2x-24,B车比A车多行驶的路程:2x+24-(2x-24)=48千米,两次行驶路程和正好为4x,即共行驶两个全程,总时间应该是2×2=4小时,那么B车比A车每小时多行的千米数为48÷4=12千米,所以,两车同时出发,相遇时,B车比A车多行驶2小时×12千米/小时=24千米,离中点应为24/2=12千米,本题正确选项为A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