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建立同一性
题目:中学生小孙近期心里很矛盾,觉得未来的自己应该是一名科学家,但又觉得能力有限,目标遥不可及。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当前他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婴儿期(零岁至一岁半)、儿童早期(一岁半至三岁)、学前期(三岁至六岁)、学龄期(六岁至十二岁)、青年期(十二岁至十八岁)、成年早期(十八岁至三十岁)、成年中期(三十岁至六十岁)、成年晚期(六十岁以后)八个阶段。中学生处于的青年期所面临的冲突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中学生经常考虑“我是谁”“我将来做什么”等问题,他们主要的人格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性,体验忠诚的实现。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母亲让自己的儿女帮他料理家务,让女儿去擦盘子,让男孩去拖地,但是男孩溜出去玩了,于是母亲将两项任务都交给了女儿。皮亚杰将这个故事讲给一群孩子听.这些孩子大部分认为妈妈的做法不对,女儿不应该服从,那么听故事的孩子们的年龄最有可能的是( )。
8~10岁
解析: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儿童缺乏接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判断好坏的标准不是以权威而是以是否公平作为标准: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禧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结合题干中"孩子大部分认为妈妈的做法不对"可知他们已经不把规则(妈妈的话)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故本题儿童处于8~10岁。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施行日期是( )。
1995年9月1日
解析: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因此答案应选C而B选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日期。
[单选题]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王阳明5岁还不能开口说话,却能默背祖父众多藏书。这说明( )。
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个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题干中王阳明5岁还不会开口说话,但却能默背祖父的众多藏书,体现的是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单选题]老师带领学生去贫困地区的学校看望当地学生,并为他们捐献衣服,这体现了( )的德育方法。
实际锻炼
解析: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即为实际锻炼法。
[单选题]学习形成两个或更多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即形成一系列的刺激与反应联结是( )。
连锁反应
解析:A选项,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一共包括八类学习,其中连锁学习是指学习联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一反应联结。B选项,信号学习。这类学习属于经典的条件反射,包括不随意反应和情绪学习。主要是指学习者对某种信号做出一般性的和弥散性的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是由单一事例引起,也可能是由唤起个人情结反应的某个刺激的若干次重复而引起。C选项,辨别学习,即区别两个或两个以上刺激的学习。D选项,概念学习就是学习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
[单选题]中学生王某上课玩手机,被班主任李某当场没收。王某课后向李某承认错误并要求归还其手机,被李某以王某违反校规为由拒绝。李某的做法( )。
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解析:学生的权利包括受教育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财产权等。财产权是指国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手机属于学生的私人物品,班主任没收学生的手机不予归还,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单选题]下列有关"乐"的古代名句,出自《论语》的是(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A项出自《论语·雍也》;B项出自《庄子·秋水》;C项出自《孟子·梁惠王下》;D项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单选题]古代学者朱煮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知行统一原则
解析:"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的意思是在知和行之间,论先后的话,是知在先;要是论重要的话,行更重要,体现了德育过程中知行统一的原则。故选择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