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自我价值保护
题目:王某一次因闯红灯被交警扣留,处以罚款200元,王某的同事肖某认为王某是故意不遵守交通法规,应该受罚;后来肖某也闯了红灯,但他认为自己是没注意到红灯,属于无心之过.不愿意接受处罚。肖某对他人和自己做出了不同归因,这是因为()。
解析:个体在归因时,对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归因朝着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是一种利己性归因偏差,具体来说,当自己的行为是好的、成功时,倾向于内部归因;当行为本身不好、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归结为外因。而当他人的行为是好的、成功时,倾向于外部外因;当他人的行为本身不好、失败时,则倾向于用他人的个人特征来解释,从而保护自己的价值。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对于“边际人”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①边际人是社会变迁或地理迁徙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过渡人格状态,是文化变迁下人格的不定型乃至分裂多重状态②边际人的矛盾状态表现为,一方面还残留着旧的观念和价值准则,另一方面接受了新的价值规范,新旧观念互相冲击、碰撞③边际人根本无法完成内心不同观念的整合,成为“垮掉的一代”,失去了内心价值准则,苦闷彷徨④边际人是文化迁移过程中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⑤在文化人类学家眼里,边际人成为跨文化研究的理想人格
③
解析:文化迁移中,有的边际人完成了内心不同观念的整合,而有的成为“垮掉的一代”,失去了内心价值准则,苦闷彷徨,所以③的看法有失偏颇,是不正确的。
[单选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安静的办公室工作了一天之后,回到家里总喜欢放点爵士乐兴奋一下。这种现象证明的动机理论是()。
唤醒理论
解析:本能论认为特定的活动是先天内在安排好的;唤醒理论认为人类活动常常不是为了减少驱力,而是要增加驱力,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驱力降低理论认为生理需要引起紧张或者造成驱力状态,有机体必须做某些事以满足需要才能使驱力降低;诱因理论强调外部条件作为动机起因的重要性;认知理论认为观念在刺激和行为间起中介作用,它能引起行为,又能改变行为,因而认知具有动机作用。此案例中现象与唤醒理论的观点最吻合,故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是()。
维果斯基
解析: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建者,提出了观察学习概念;维果斯基、鲁利亚和列昂节夫都是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和关于智力形成的“内化”学说,强调“最佳学习期限”,认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