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阅读《锦瑟》教学实录片段,回答第16题。   案例:   师:作者回忆的是自己的“华年”,他的“惘然”之情,你们明白了吗?   生:好像明白了,“此情”表达的是作者对华年已逝的惘然,自己抓不住过去的那些美好,感觉更加迷茫、凄凉。   师:现在懂这首诗的同学举手。大家相互看看,已经有很多人懂了,现在很多人考证,说《锦瑟》……谁来说?   生:据说当时李商隐和一个宫女有过一段很美好的故事,但是后来他们分开了,这首诗是用来怀念这段故事的。但也有人说他是自伤身世。   师:同学们很聪明。有人考证,说“锦瑟”是一个姑娘的名字,李商隐很喜欢她,但是两人后来没成,所以这首诗是表达爱情主题的。又有人说这种解释不对,“锦瑟”是一种乐器的名字,是李商隐的妻子王氏最喜欢弹奏的。明白什么了?   生:这首诗是表达怀念,追悼亡妻的。   师:好的。又有人说,这首诗既不是爱情主题,也不是追悼亡妻,他表达的是自己诗歌创作的特点,说这首诗是李商隐六百多首诗的“序”。现在李商隐的诗集中,比较好的版本就是这本《李商隐诗歌集解》。“《锦瑟》是李商隐的一篇序文”这一观点是钱钟书先生提出来的。又有人说,《锦瑟》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所表达的是诗人自己一生不得志的怅然之情。还有人说,这首诗不能用具体的内容概括,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既有对自己爱人的思念,也有政治上不得志的怅然若失,可能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能把它定为某个具体的意思。所以,“一篇《锦瑟》解人难”啊!同学们,你们希望是哪一个?我们如何去认识它呢?(眼神充满期盼)   生:我觉得诗人创作时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想到了,然后写成一首诗,这些“可能”都是后人附加的。诗人是依托自己当时所处的情境写成的,所以只有了解诗人的生平等情况,才能理解。   生:这个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这首诗有作者的意义,而读者在读的时候会有自己的读者意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   师:同学们开始懂诗了,刚才两位同学的发言,涉及我们中国古代诗论非常重要的两种基础观点:“知人论世”和“诗无达诂”。这里有一个读诗的规律问题,老师读了几十年诗,现在才懂了一点点。同学们可以试着用这两种方法解读诗歌。   师:给大家布置个作业。刚刚有同学说,对于李商隐的生平不太了解,那么同学们回去的作业就是去查找资料,写一篇随笔,题目是“《锦瑟》背后的故事”。   问题: 16.(1)“一篇《锦瑟》解人难”,请结合案例,说明教师是如何解决这个教学难题的。(10分)   (2)请说明教师介绍《锦瑟》主题的不同解说可以起到什么作用。(10分)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阅读《登高》教学实录片段,回答16题。案例: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沉郁顿挫”的含义。“沉郁”应从内容情感角度来理解,“沉”就是“深”,指内容的深刻、深广、深厚;“郁”就是“积”,指情感的含蓄、凝重、深沉。“沉郁”意味着思想博大深广、韵味深远,“顿挫”指音调、情感的起伏变化。这节课我们仅从情感变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鉴赏。从情感角度来看,“顿挫”是指情感跌宕起伏、郁结难舒、一唱三叹。师:下面我们读一读《登高》,试着感受“沉郁顿挫”这种风格,然后请谈一谈你从哪里读出了“沉郁顿挫”的意味。提示:1.从秋景描绘和蕴含的情感中去读“沉郁”。2.从诗人的情感变化中去读“顿挫”。表达要求:我认为(某联/句/字)给人(沉郁/顿挫)之感。因为这句写了景,抒了情,感情的变化是,给人的感受,所以。(生齐读,并自由讨论)师:下面请大家分享讨论的结果。生:我认为首联有“沉郁”之感。“风急”和“猿啸哀”表达了悲凉的气氛:“渚清”“沙白”这两种色调都很冷清,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悲凉之感。师:《沁园春·长沙》同样描写秋景,“层林尽染”就没有秋天的萧瑟之感。生:(点头)所以我认为首联给人一种“沉郁”的感觉。师:这位同学从“沉郁”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同学们还有补充吗?生:我想重点说首联中的“鸟飞回”。我感觉“飞回”是乌在疾风中飞舞、盘旋的意思,照一般理解,飞鸟在风很急的情况下要归巢,但它为什么不归巢而在天空中盘旋?这好像在暗示诗人的命运。他这个时候正在西南漂泊,而尾联中的“艰难”,说的就不仅是自身命运,还有国运。师:那么,这句秋景描写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生:沉郁。师:非常好,同学们还有补充吗?生:“万里悲秋常作客”,我觉得这一句是说诗人在秋天远离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指诗人年老、体弱多病,而且独自登高。师:这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呀?生:压抑、沉重。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本来是非常壮观的景象,但诗人在这里却写出了凄凉、茫然的感觉。说到“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来”,但没有说到“去”,是诗人不知自己的前途奔向何方,也不知国家的未来会怎么样;还有“无边落木萧萧下”,本来落叶已经够让人感到凄凉了,诗人再加上形容词“萧萧”,显得更加冷清。师:很好。“无边”和“不尽”给人的感觉非常壮阔,正像她说的这样,壮阔的景物让我们感觉无助。场景越壮阔,人就越显得渺小。她又抓住了“落木”这个意象.落叶已经给人带来凋零衰败的感觉,再加上“萧萧”的声音,更有一种空旷荒凉之感。这样,她把“沉都”的特点说清楚了,如果在分析之后再明确结论就更好了。师:有没有同学感受到诗中的“顿挫”之意呢?生:“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是说国运衰落和命运坎坷导致诗人头发都白了:“潦倒”是说失意的时候,诗人本想借酒消愁,可因年老体病不能喝酒,心中的忧郁无从排解。师:诗人郁结难舒,这是“顿挫”风格的一种体现。好,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音频,从缓慢的语速和低沉的音调里再去体会《登高》“沉郁顿挫”的特点。 16.问题:(1)简述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诗歌的过程及教学效果。(10分) (2)指出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的一个优点和一个缺点。(10分)

  • [单选题]某房间里有甲、乙、丙、丁四个人,他们的语言分别是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其中,只有丁一个人说英语;丙不说西班牙语;甲和某人说同一种语言;乙不能和甲交流;每个人只会说一种语言。则可知甲说( )。
  • 法语

  • 解析:此题考查元素对应问题。由"只有丁一个人说英语",得甲、乙、丙不说英语:由"每个人只会说一种语言",得丁不说法语和西班牙语;由"丙不说西班牙语",得丙说法语;进而由"乙不能和甲交流"和"甲和某人说同一种语言",得甲和丙说同一种语言,即甲说法语。故选择B。

  • [单选题]花坛中种了牡丹,海棠,月季和芍药各一排花,已知,牡丹花在中间的两排中,芍药花和海棠花不相邻,海棠花不在第一排,下列关于四种花由前到后的排序正确的是( )。
  • 芍药、月季、牡丹、海棠

  • 解析:根据题干"牡丹花在中间的两排中",可以排除A项。根据"芍药花和海棠花不相邻",可以排除B项。根据"海棠花不在第一排",可以排除D项。故选择C项。

  • [单选题]德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 )。
  • 导向作用

  • 解析:德育在青少年学生发展中的导向作用极其重要。

  • [多选题]惩罚不利于良好态度和品德的形成。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高中思想政治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 教师资格证-高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高中音乐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