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25%
题目:对某校六年级12岁年龄组300名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发现学生中患龋150人。未治龋齿数为120颗、龋面180个,因龋充填牙数为60颗、龋面60个,无因龋失牙。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奶瓶龋主要发生的位置是
上颌乳切牙的唇面
解析:奶瓶龋主要发生于上颌乳切牙的唇面,且较快发展成广泛性龋。但奶瓶龋少见于下颌乳前牙,可能与吸吮时下颌、下唇的运动、瓶塞所附牙面的位置、近舌下腺和下颌下腺导管的开口等因素有关。
[单选题]患儿,2岁。上前牙唇面广泛性龋坏,牛奶喂养,未刷过牙。诊断为
奶瓶龋
解析:静止龋,在牙冠广泛崩解时,牙髓仍可正常,龋蚀可以停止进展,其表面硬化、光洁,呈褐色。湿性龋由于乳牙牙体组织矿化度低,又易脱钙,常见龋蚀进展快,与之相反的是慢性龋。奶瓶龋因长期使用奶瓶而发生的早期广泛性龋齿,好发于上颌切牙的唇面,而在下颌切牙却无龋齿。猖獗性龋突然发生,范围广、进展快速,侵及不易患龋的下颌乳前牙,而且随乳牙龋蚀的进展很快发生牙髓感染。本题患儿属于奶瓶龋,选D。
[单选题]下列属于牙源性囊肿的是 ( )
始基囊肿
[单选题]患者女,30岁。拔牙后3天开口逐渐受限,下颌下淋巴结肿大。除下颌支后缘稍丰满压痛外,其余无阳性体征。最可能的诊断是
翼下颌间隙感染
解析:此患者拔牙后出现开口受限,下颌下淋巴结肿大,无其他阳性体征,符合翼下颌间隙感染症状。下颌下间隙感染常出现下颌下区丰满,不出现张口受限,所以B不选;颞间隙感染通常不是牙源性感染,所以C不选;咬肌间隙感染会出现咬肌区肿胀压痛,此患者未出现,所以D不选;干槽症疼痛明显,此患者未出现,所以E不选。故本题选A。
[单选题]影响龋病流行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是
糖的摄入量与摄入频率
解析:本题考点为龋病的流行病学及其影响因素。影响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氟的摄入状况,一是糖的摄入状况(糖的摄入量、摄入频率及糖加工的形式于龋病有密切关系)。单纯刷牙(不用含氟牙膏)主要影响的是牙周健康状况。正确答案应该是D。
[单选题]患儿男,1岁。3天前发热38.5℃,热退后出现口腔溃疡,哭闹,拒食,流涎。检查见口腔黏膜片状充血,有数十个溃疡,有的互相融合,疮破溃后形成痂壳,最可能的诊断是
疱疹性口炎
解析:患儿的年龄、发热史、口腔黏膜溃疡数目多,且互相融合都符合疱疹性口炎的特点,因此B正确。球菌性口炎发热应比38.5℃更高,所以可排除A;雪口病临床表现应有凝乳状白色假膜,题干中未有提示,因此排除C;疱疹样口炎一般无发热史,且多发生于成人,可排除D;手足口病应有皮损史,但题干中未提及,可排除E。因此本题应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