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个体差异

题目: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故选择A。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2,7,28,63,( ),215
  • 126

  • 解析:这是一个由两个分数列结合而成的数列,在观察部分项时我们可以发现偶数项满足:(n/2+2)^3-1,^3表示3次方显然( )所在的位置是奇数项,奇数项有单独的通项公式。我们把奇数项单独拿出:2,28,( )我们得出奇数项公式:n^3+1,所以第五项( )=5^3+1=126那么以上分别是1^3+1,2^3-1,3^3+1,4^3-1,5^3+1,6^3-1所以此题答案是B,126

  • [单选题]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 )的积极活动。
  • 学生本身

  • 解析: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需要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实现。故选择A。

  • [多选题]现代课程开发理论中的经典"泰勒原理"所回应的问题有( )。
  • 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

    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的目标

    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我们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 解析: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个基本问题:①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②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⑧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④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 [单选题]高创造性的人一定是聪明的人。( )A.正确B.错误
  • 解析:创造力和智商有相关,但不是绝对有关。一般而言,有高智商的人,不一定有高的创造力;有高创造力的人,却要有中等以上的智商。

  • [单选题]"时间就是生命"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分类体系中属于( )。
  • 陈述性知识

  • 解析: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 [单选题]王小二拿同学的文具盒,被同学发现后告诉了老师,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王小二,你这是第几次拿别人的东西了?"王小二低着头回答:"第九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下列哪方面人手对王小二进行教育?( )
  • 道德意志

  • 解析:道德意志就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内外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自觉抗拒来自内外部的各种诱惑,排除各种内外部的困难,执行决定,实现既已确定的道德目标。题干中王小二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表明已有道德认识,教师接下来应从道德意志人手对其进行教育。故本题选C。

  • [多选题]教学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 )
  • 解析: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也叫反思性实践。

  • [多选题] 材料: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的感情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更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萧萧"二字诗中常见。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风萧萧"三字所以自然带起了一片高秋之意。古人说"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而这里说:"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它们之间似乎是一个对照,又似乎是一个解释,我们不便说它究竟是什么,但我们却寻出了另外的一些诗句。这里我们首先记得那"明月照积雪"的辽阔。   "明月照积雪",清洁而寒冷,所谓"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易水歌》点出了寒字,谢诗没有点出,但都因其寒而高,因其高而更多情致。杜诗说"风急天高猿啸哀",猿啸为什么要哀,我们自然无可解释。然而我们不见那"朔风劲且哀"吗?朔风是北风,它自然要刚劲无比,但这个哀字却正是这诗的传神之处。那么壮士这一去又岂可还乎?一去正是写一个劲字,不复还岂不又是一个哀字?天下巧合之事必有一个道理,何况都是名句,何况又各不相关。各不相关而有一个更深的一致,这便是艺术的普遍性。我们每当秋原辽阔,寒水明净,独立在风声萧萧之中,即使我们并非壮士,也必有壮士的胸怀,所以这诗便离开了荆轲而存在。它虽是荆轲说出来的,却属于每一个人。"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这一点相知,我们人与自然间的一点相得,这之间似乎可以说,又似乎不可以说,然而它却把我们的心灵带到了一个更辽阔的世界去。那广漠的原野乃是生命之所自来,我们在狭小的人生中早已把它忘记,在文艺上乃又认识了它,我们生命虽然短暂,在这里却有了永生的意味。   专诸刺吴王,身死而功成;荆轲刺秦王,身死而事败。然而我们久已忘掉了专诸,而在赞美着荆轲。士固不可以成败论,而我们之更怀念荆轲,岂不正因为这短短的诗吗?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选自林庚《说(易水歌)》   问题:   (1)文章论述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怎样理解"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10分)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思想品德 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与社会 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初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音乐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