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对地方分层的决策存在矛盾与困局

题目:阅读下面表格,其内容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解析:表格内容反映的是从秦朝到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的变化,B项、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予以排除。唐朝末年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集权受到削弱,A项错误。地方行政级别的分层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因此选择D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下列四个选项分别是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其中1914-1918年应是()。
  • 4.6个

  • 解析:1914-1918年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被称作“黄金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应该是上述四个时间段中最多的,故选A项。

  • [单选题]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 解析:把握材料“开放整个海岸”以及“35年来”的时间信息即可判断为1984年的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 [单选题]1960年冬,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
  • 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 解析:解题时要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八字方针”是在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下,为战胜困难而采取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指导方针的一次重要转变。所以,“调整”就是理顺国民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 [单选题]唐中期以后推行两税法,明朝中后期推行一条鞭法,清朝则推行摊丁入亩制度。这三种赋税制度所反映出的封建生产关系的演变趋势是()。
  •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

  • 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赋役制度逐步简化,以银代役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也趋向松弛。故本题选D。

  • [单选题]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其主要内容是()。
  • 建立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

  • 解析: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城市发动了三次起义均失败,毛泽东等人认识到走城市革命的道路难以取得胜利,进而转移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新局面。故本题选B。

  • [单选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
  • 遵义会议

  • 解析:在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并妥善地解决了党内存在的分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故本题选C。

  • [单选题]2013年7月10日人民网:“5000年中华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旅行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 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 解析:粉彩瓷、活字版佛经都是在唐朝之后才得以发明并广泛应用的。所以,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旅行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只能是C项。

  • [单选题]下图是我国古代四个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你认为下列分析符合历史的是()。①市数量不断增加②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③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④南方城市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 ①②④

  • 解析:从材料图表中看出先秦到清朝城市整体数量呈上升趋势:右图显示城市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左图显示南方城市数量逐渐超过北方,说明其经济地位逐渐增强:图片中显示不出政府的经济政策,故③不符合题意。本题选择D项符合题意。

  • 推荐下载科目: 中国史题库 世界史题库 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题库 初中历史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题库 初级中学历史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