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体表面积相对较小
题目:早产儿体温常低于正常的原因不包括()
解析: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更不成熟,棕色脂肪更少,基础代谢低,肌肉活动少,而使分解代谢降低,体表面积相对大,使散热机会增加。故选D。考点:正常足月和早产儿的外观特点和生理特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6个月男婴,周围血WBC10×109/L,NO.55.LO.43.MO.02,以下哪个结论是对的()
总数正常,分类不正常
解析:这是一道记忆应用题,考核学生对儿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综合知识,错答率达20%,主要错选答案为B。初生儿白细胞总数(15~20)×109/L,以后呈下降趋势,1岁前白细胞总数在10×109/L左右,8岁后接近成人水平。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例亦出现变化,有两个转折点,生后4~6天前和4~6岁后以中性粒细胞占优势,4~6天和4~6岁之间以淋巴细胞占优。此患儿总数正常但中性和淋巴细胞比例几乎相等,显示比例与年龄不符。
[单选题]初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最适合的年龄是()
出生满8个月
解析:这是一道记忆题,考核学生对各种预防接种实施程序的掌握程度,以记忆为主,该题错选率不高,按错答比例高低依次为D、C、A、B。判断时应注意题中的两个关键限定词:①初种;⑦最适合。在掌握小儿预防接种实施程序中应注意:①疫苗的种类;②初种、复种的时间。对于本题,如从小儿免疫特点入手,则不难得出正确答案。小儿时期免疫特点存在双重性,一方面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不健全,防御力差,另一方面新生儿可通过胎盘自母体获得抗体(IgG),故6个月内对一些传染病(尤其是麻疹)患病率较低,6个月后,来自母体的IgG浓度下降,自行合成IgG能力不足,此时对麻疹易感,故初种的年龄应在6个月后,只有E能满足。
[单选题]患儿,男,生后8个月,一直母乳喂养,喜啃煤渣,易怒,皮肤黏膜苍白,红细胞中央浅染,其主要原因()
铁摄入不足
解析:这是道应用题,相对不难,错答的不多。本题考核2个层面,第一是诊断,第二是病因诊断。皮肤黏膜苍白,红细胞中央浅染提示有低色素性贫血。病因诊断:题目提示该患儿有喂养不当史,母乳中含铁量不能满足正常需要,生后4个月胎儿期的贮存铁耗尽,故应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否则会发生缺铁性贫血。题目提示有异食癖等缺铁表现,而又未示有呆滞、智力落后等情况,因此可除外E维生素B1:缺乏而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答案中A、B、C、D均是缺铁性贫血的原因,结合年龄可予以选择,D先天性储铁不足所致的缺铁性贫血多发生于4~6个月前;C铁丢失过多是由于肠息肉、钩虫、消化道溃疡等慢性失血引起铁的丢失,故C、D均可排除;而A生长发育快是所有婴幼儿的共同特点,也是该年龄段易患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但如能正确喂养即可避免,因此A、B的选择应再审题;题目明确给出喂养不当的病史,因此答案是明确的。
[单选题]小儿营养代谢特点,正确的是()
胃肠消化功能不成熟
[单选题]急性肾炎肉眼血尿中性或弱碱性时尿的颜色是()
尿液呈鲜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