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患者男,22岁,大学二年级学生。近1年来听课发呆,不作笔记,时有自语自笑,动作迟缓,吃一顿饭要1个多小时。患者5天前开始终日卧床,不说话,不吃饭。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卧床不动不语,针刺其身体无反应,肌张力增高,令患者张嘴,反把嘴闭得更紧,把患者肢体摆成不舒服的姿势,可以保持很久不变。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有关利培酮的副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可引起QT间期延长
解析:利培酮EPS副反应与剂量相关,小剂量时EPS发生率低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迟发性运动障碍(TD)发生率低。也可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可引起QT间期延长
[单选题]氯氮平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
粒细胞缺乏
解析:氯氮平使用最大缺点是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白细胞减少发生率约2%~3%,可进一步发展为粒细胞缺乏。粒细胞缺乏可见于治疗中的任何时候。老人、女性躯体病、同时服用其他潜在的骨髓抑制药、基础白细胞计数较低或波动较大者为高危人群。治疗早期白细胞计数常有明显波动,升高或降低,不一定是粒细胞缺乏或败血症。如白细胞降至3000/mm,或粒细胞降到1500/mm应停药。定期对血常规和白细胞分类检查有一定意义,如白细胞进行性减少或核右移应提高警惕。如患者出现发烧、咽炎等感染症状或明显疲劳而无其他原因时,应立即查血。如确诊为粒细胞缺乏,应停药并积极治疗。
[单选题]青年男性患者,近半月来无明显原因常自言自语,侧耳倾听,说听到有人在谈论他的为人,有人说他工作能力差,表现不好,他常回答说:"我工作能力比谁都强。""我表现很好。"
[单选题]男性,27岁,已婚。近2个月来无明显原因常有自语自笑,说经常听到耳边有人在议论他的为人,声音有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有的人说他工作能力差,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的说他还是不错的,人很诚实。患者意识清晰,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无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史。
[单选题]一名22岁的男性大学生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家属询问:他的弟弟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有多高()
10%
解析:普通人群中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为0.9%。精神分裂症的一级亲属罹患风险明显增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同胞罹患风险约为10%,其子女终生患病率的风险为12.8%,其父母终生患病率的风险为5.9%。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诊断要点()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动力下降、精力差、睡眠障碍等
解析:有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部分或大部分控制后可出现抑郁状态,这种抑郁状态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组成部分,也可能是患者在精神症状控制后,自知力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时出现的社会心理反应,亦可能是由于抗精神病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表现。一般达不到重性抑郁发作的程度,但仍存在自杀的危险性。根据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三版,符合以下情况时可考虑此型诊断:①最近1年内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病情好转而未痊愈时出现抑郁症状;②持续至少2周及以上,以抑郁为主要症状,虽然遗留有精神病性症状,但已非主要临床相;③不符合抑郁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诊断。而动力下降、精力差、睡眠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他很多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没有特异性,不是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典型表现。
[单选题]第一代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比较,以下错误的是()
对认知症状的改善,两种药物差不多
解析: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受体作用以D为主。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受体作用涉及5HT受体和D受体,其作用的靶症状较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广。一般认为,对认知症状的改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差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EPS反应较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明显。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有效剂量较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一般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