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采用空气源热能或者地下水循环调节室温

题目:以下行为属于低碳经济的做法是:

解析: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种经济发展形态。A项属于循环经济,B项减少的是硫对环境的污染,C项属于废弃物的充分利用,D项是低碳经济。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关于古代科技的说法错误的是(  )。
  • 《营造法式》是北宋人李春在《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 解析:《营造法式》是北宋人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它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故选D。

  • [多选题]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负责考察。在下列情形中,应当撤销缓刑的有(  )。
  • 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

    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

  • 解析:《刑法》第77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故答案选AC。

  • [单选题]互文是我国古代文人常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常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互文的是(  )。
  • 生则天下歌,死则天下哭

  • 解析:互文,即“参互成文,含而见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具体而言,其形式是:上下两句或者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说的是两件事情,实际上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A、B、c项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A项的意思是“将军和壮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B项的意思是“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鬓,粘贴花黄”;C项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D项是对偶句,并非互文句。故选D。

  • [单选题]时过境迁,历史问题早已沉入了水底。偶有如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公开发表否认南京大屠杀错误言论的突发事件发生,虽一度__________,引得舆论哗然,终不过__________,扑腾起个硕大浪花,又迅速归于沉寂。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甚嚣尘上 石牛人海

  • 解析:由“历史问题早已沉入了水底”、“扑腾起个硕大浪花,又迅速归于沉寂”可知,第二空中所填词语应与“水”相关,据此排除B、C。第一空中,“甚嚣尘上”现多指反动言论十分嚣张;“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结合此处的语境“否认南京大屠杀错误言论”可知,“甚嚣尘上”更贴切。本题答案为A。

  • [单选题]竞选:投票:当选
  • 考试:阅卷:及格

  • 解析:题干三个词是顺承关系,除了D项以外,其他三项都符合。题干中投票和当选的主体不同,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

  • [单选题]七大洲中海岸线最长、最复杂曲折的洲分别是(  )。
  • 亚洲、欧洲

  • 解析:亚洲的海岸线长69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大洲。欧洲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复杂的一个洲,切割最为厉害。本题正确答案为A。

  • [单选题]有一堆垃圾,规定要由A、B、C三户人家清理(每人的工作效率相同)。A因外出没能参加。留下90元钱做代劳费。B上午起早干了5小时,C下午接着干了4小时刚好干完。问B和C应怎样分配这90元钱?
  • B60元.C30元

  • 解析:【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清理这堆垃圾共需5+4=9小时,则A、B、C每户计划需清理3小时。实际B 清理了5小时,比计划多清理2小时;C清理了4小时,比计划多清理了l小时。所以B应得90+(2+1)x2=60 元,C应得30元。

  • [单选题]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_________。观象授时,即以星象定季节。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

  • 解析:观察题干可知,需填入的句子在文段中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前一部分论述的是物候授时,后一部分论述观象授时,只有A句承上启下并引出下一部分论述话题“观象授时”.故本题答案为A。C项迷惑性较大,但C项与后旬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导致后文“观象授时”概念的解释过于突兀.不如A项衔接顺畅。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村官 国家公务员 教师公开招聘 事业单位 政法干警 选调生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