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教师在讲到《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用法时,特举出以下例子,让学生找出与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正确答案 :C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 解析:A项中的“之”相当于“的”,定语的标志。B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D项中的“之”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后起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题干中“之”与C项句中的“之”,都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故C项正确,当选。

  • [单选题]教师在教授蒲松龄《狼》中“其一犬坐于前”一句时,提到词类活用的现象,请学生搜集并积累此类词语或句子。以下适合积累的是()。
  • 正确答案 :A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 解析:A项,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簸箕(运)。B项,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C项,腰:名词用作动词,腰间佩戴。D项,交通:古今异义词,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从事运输的行业或各种运输手段的总称。

  • [单选题]在学习完《唐睢不辱使命》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和文中“岂直五百里哉”中的“直”、“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中的“易”用法相同的句子,以下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C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汉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题干中,“直”古义:值得;今义:笔直,坦率。“易”古义:动词,换;今义:容易。A项,“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烹煮后所产生的汁液。B项,“往往”古义:到处,处处;今义:常常。C项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D项,“秋”古义:时;今义:秋季。

  • [单选题]老师在讲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句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使动用法,特列出以下例子,下列划线字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B
  • 既来之,则安之

  • 解析:A项,“衣锦还乡”的“衣”意为穿衣,名词活用作动词。B项,“既来之,则安之”的“安”意为“使……安”,是动词的使动用法。C项,“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意为“认为……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常以身翼蔽沛公”的“翼”原意为“鸟的翅膀”,这里名词作状语,活用为“像鸟的翅膀”。

  • [单选题]老师在讲解《岳阳楼记》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中“具”通“俱”的用法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通假字,举出以下例子。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D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解析: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项,“偏”通“遍”,意为遍及。B项,“衡”通“横”,意为横着。C项,“亡”通“无”,意为没有。D项没有通假字。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教学设计题库 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综合练习题库 教学实施题库 阅读鉴赏题库 汉语言基础知识题库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 教学评价题库 教学评价综合练习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