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1914年
题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始时间是( )。
解析: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选择B。A选项,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C选项,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简介,全面抗战爆发。D选项,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8月15日,日本投降。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解析: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故选择B。A选项,目标评价模式强调要用明确的、具体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并以预先规定和解说的教育目标为中心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评价,从而确定学生通过课程教学所取得的进步,亦即确定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找出实际结果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信息反馈作为修订课程计划或更新课程目标的依据。C选项,过程评价,主要是通过描述实际过程来确定或预测课程计划本身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如何修正课程计划的有效信息。D选项,成果评价,即要测量、解释和评判课程计划的成绩。它要收集与结果有关的各种描述与判断,把它们与目标以及背景、输入和过程方面的信息联系起来,并对它们的价值和优点作出解释。
[单选题]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的一致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为测验的( )。
信度
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它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故选择B。A项,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测量工具能真实地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程度。一次测验是否有效,主要看其是否能准确地测量所要测量的东西。C项,难度指测验的难易程度。在教学测量中,通常用答对或通过测验的人数比例作为难度值。难度值(P)=答对人数(R)/被试总人数(N)xl00%。P值越大,难度越低;P值越小,难度越高。D项,区分度有时也称鉴别力,主要指测验对于不同水平的被试加以区分的能力。它反映着测验与被试实际水平的相符合程度,如果在某道题上得分高就意味着学生的实际水平高,得分低就意味着实际水平低,那么该测验就有较高的区分度。
[单选题]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是( )。
班级授课制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点是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其中,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有利于大规模的教学,后三者都不适合采用大规模教学。故选择A。B选项,现场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它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现场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C选项,个别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由学生个人与适合个别学习的教材内容发生接触,并辅以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它虽然也有一群学生,但没有固定的班级,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各不相同,每个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也无计划,随时随意决定学习什么和不学习什么。D选项,分组教学是指按学生智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等因素,分成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单选题]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表现了思维的( )。
变通性
解析:变通性也指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随机应变程度。随机应变、触类旁通正是表现了思维的变通性。
[单选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 )的结果。
刺激泛化
解析: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