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该教师的教法,会取得利于学生学习的“满堂问”“满堂答”的积极效果

题目:下面是一位教师教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实录(片段)的开篇介绍,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师:本文的作者是谁?生:施耐庵。师:本文节选自哪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生:《水浒传》。师:中国四大名著中的另外三部是什么?作者分别是谁?生:《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对此教学实录片段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解析: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高中生思维的特点,不利于启发他们思考和培养他们独特的思维特质。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以下是一位教师的教学反思,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在教材使用上,我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努力把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取舍,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在教《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散文时,只抓住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下是他的毕生追求、“向往平民化、回归自然”这一伟大人格的外化重点讲深、讲透。再如,莫泊桑的《项链》中外驰名,学生乐于阅读,但仅此一篇难以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我在讲解课文的基础上,又给学生补充了莫泊桑的其他小说,如《羊脂球》等,并把莫泊桑和另外两位短篇小说巨匠--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作比较,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又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点,渗透思想教育内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历史伟人如屈原、杜甫、白居易、辛弃疾、文天祥、谭嗣同等,他们的爱国豪情充塞着青年学生的胸膛:张衡、蔡伦、沈括,他们之所以被历代人们称颂,是因为他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天山的壮丽,泰山的博大,黄山的神奇,三峡的秀美,内蒙古的辽阔,都让学生心向神往,爱国的热情澎湃于胸中。其次,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挖掘课文内涵,让学生从中领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拿来主义》教会了学生如何对待传统;《(呐喊)自序》让学生看到了一个伟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阿Q正传》让学生了解了一个灵魂残缺之人的可悲;《师说》帮助学生摒弃盲目自大,养成求实好学的习惯。每学期我都要结合课文教学引入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以上教师的教学反思做简要评析,分析不正确的是()。
  • 对本节课的内容扩充得太宽泛,不利于学生对本课文章的掌握

  • 解析:课内教学与扩大课外知识范围相结合,开阔了学生视野。在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的前提下,教师注重扩展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眼界,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缤纷的课外生活引入课堂,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

  • [单选题]流动比率用来判断企业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转化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国际上公认标准比率为()。
  • 200%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第二章 阅读教学题库 第四章 口语交际教学题库 第一章 汉语言基础知识题库 第二章 阅读鉴赏题库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题库 第三章 现代教学媒体题库 教学设计(综合练习)题库 教学评价(综合练习)题库 第一章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概述题库 高级中学语文(考前冲刺)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