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下面是某初中教师在讲授《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时的教学片段: 师:我们再仔细看看《清明上河图》的第一页,与前代相比,宋代的“街市”还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商店的铺面上都有用于招徕顾客的招牌和幌子。招牌最初是一种无字的布帘,以后帘上逐渐题了店铺名号,继而又被题了文字的木牌代替,多用以指示店铺的名称和字号,也可称为牌匾。“幌子”原指窗帘、帷幔,古时酒店用布旗招徕顾客,所以酒旗也称“幌子”。后来加以引申,凡商店门面上展示的标志,统称为“幌子”,主要表示经营商品的类别或不同的服务项目,也就是行标。商店一般多用实物、装载实物的工具或实物模型做“幌子”,也有以灯具、旗帘和文字牌匾为幌子的。你们从《清明上河图》中看到了哪些招牌和幌子呢? (师生共同查找,并分享自己找到的招牌和幌子的名称) 师:据统计,除景物的遮挡外,图中有商家设置的广告招牌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大型广告装饰彩楼、欢门5座。北宋城市经济中广告文化的发达由此可见一斑。商家用招牌和“幌子”做广告的策略,具体源于何时,并无统一说法,但从唐代陆龟蒙“小炉低幌还遮掩,酒滴灰香似去年”的诗句来看,不晚于唐代,招牌和“幌子”已经出现。但如此的普及,还是北宋以后的事情。而这也是北宋城市经济与汉唐相比,在经营手段方面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 师: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正店”两字旁边,大门上面的是什么呢? 生1:两个灯箱广告。 师:刚才说到《清明上河图》中有灯箱广告4块,其中就有这两块。问题在于:你做广告就得了,为什么非得采用灯箱的形式呢?换句话说,这灯箱是干什么用的呢? 生2:应该是店主人为在夜间招徕顾客用的。 师:很对,这可以说就是夜市广告。由此,我们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北宋城市经济中,夜市的营业时间问题。在北宋以前,夜市往往为官府所禁止。入宋后,东京城夜市日益兴旺,政府亦不再禁止…… 问题: (1)请对该教师的做法予以评价。 (2)请谈一谈历史图片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反映了人格的( )
  • 稳定性

  • 解析:人格具有稳定性、复杂性、综合性、独特性等特征。"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表明了人格的稳定性。

  • [单选题]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 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 解析: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教师给学生解疑答惑的过程,是个双向活动,只有通过"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完成,所以被称为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 [多选题]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主要内容。( )
  • 解析: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初中思想品德 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与社会 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音乐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