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营养不良伴腹泻患儿常用1/3张溶液,速度宜稍快
题目:下列哪种是不正确的小儿液体疗法()
解析:这是一道应用题,考核学生对小儿液体疗法原则的掌握程度及在常见的临床情况中制定合理补液方案的能力。本题涉及儿科补液的基础,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大部分考生均能答对,错选率仅约10%,错选集中在C维持补液阶段的补液速度上。小儿液体疗法主要涉及两个问题:补什么及怎么补。前者(补什么)包括补液量及补液种类的选择。补液量根据脱水的程度而定,包含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补液种类的选择则取决于脱水的性质。一般对低渗性脱水应补给2/3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补1/2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则补1/3~1/5张含钠液。后者(怎么补)涉及补液的速度和次序等,取决于脱水的程度、有无其他并发症(如心、肾疾病、肺炎)等。原则上补液速度先快后慢,对重度脱水并休克或有休克倾向者,先以2:1等张含钠液20ml/kg(不超过300ml)在30分钟到1小时内快速输入以扩充血容量。一般情况下,累积损失量补入速度约8~10ml(kg.h)。维持阶段主要补充生理需要量和异常的损失量,输液速度一般5ml/(kg.h)。补液次序则遵循"先碱后盐、先盐后糖、有尿补钾"的原则。由于机体自身的强大调节作用,一般轻、中度脱水采用口服补液即可,重度脱水或呕吐明显者则应静脉补液。本题要求的是选取"错误"选项,根据以上分析,A、B、C三项显然是正确的概念,答案可除外。轮状病毒肠炎常引起等渗性脱水,液疗用1/2张溶液是对的,E也可除外。而只剩下D可选择,营养不良的患儿全身体液是低渗,腹泻时出现的脱水常为低渗性脱水,补液种类选择应用2/3张,并且营养不良时心、肾功能常受影响,补液速度不宜过快,因此D项的做法是错误的,是为应选答案。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2.3kg,羊膜早破,生后2天拒奶,呕吐,发绀,黄疸进行性加重。体检:体温不升,前囟平,颈软,全身黄染,心率150次/分,心音及心率正常,腹软,肝肋下3cm。化验:白细胞20×109/L,中性粒细胞占80%,胆红素308μmol/L,血型“O”,母亲血型为“A”,最大可能是()
新生儿败血症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应用题,考核学生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常见病因的鉴别诊断,’错误率较高,几乎50%学生错答A或C(新生儿溶血病或新生儿肝炎)本例分析的重点应抓住:①患儿为足月小样儿,有羊膜早破史,此病史提示可能有宫内感染及产前经产道的上行性感染;②生后3天内出现黄疸以及非特异性感染症状,如拒奶、呕吐、呼吸不规则甚至呼吸暂停引起的发绀;③实验室检查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WBC数也偏高),这几点综合考虑为感染败血症的可能性最大。错答A新生儿溶血病者主要是偏重于患儿有进行性加重的黄疸,肝脏轻度肿大,但却忽视了早期新生儿黄疸多为溶血性黄疸,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是常见病因,但题目明确提出黄疸在生后2天出现,更重要的是已给出患儿血型为"O",母亲为"A",排除了这种可能;同时,亦未给出其他溶血病的证据如Rh血型不合或G6PD缺陷的检查依据及溶血性贫血的数据。错答C新生儿肝炎者可能是因为题中有肝肋下3cm的描述,其实新生儿肝脏一般都在肋下1~2cm.3cm仅为轻度肿大,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溶血、代谢性疾病等。新生儿肝炎起病缓慢,黄疸多在生后1周或更晚才出现,进展慢,可伴粪便颜色变浅、尿色深黄等,与本例患儿起病早,黄疸进展快不同。因此,A、C选项均可排除。
[单选题]活动性原发型肺结核的抗结核治疗方案为()
强化阶段3种杀菌药,维持阶段2种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