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尿比重
题目:男性,32岁,因"肝硬化失代偿、上消化道出血"行肝移植术,术后为加强监护入我科。入科后患者神志烦躁,血压97/60mmHg,腹腔引流管引流液约400ml/小时,尿量偏少,下列哪项指标提示可能存在肾灌注不足()
解析:尿比重增高,可能提示肾存在灌注不足。故选择C。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TCD中出现涡流考虑()
脑血管痉挛
解析:脑血管痉挛的TCD表现为血流速度加快,异常血流频谱形成(上升支延长,频窗增宽或者血流信号消失,涡流形成),乐音样或者吹风样杂音。
[单选题]以下哪种情况的深昏迷需要考虑脑死亡诊断前提()
临床上有明确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依据
解析:脑死亡的诊断前提:①必须有肯定的临床上或神经影像上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证据,并且符合脑死亡的定义;②必须排除干扰临床诊断的其他医学并发症(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内分泌障碍等);③无药物中毒存在;④中心体温必须在32℃以上,肛温低于32℃可使脑干反射消失,影响对病人的判断;⑤除外应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神经肌肉阻滞药及乙醇中毒。
[单选题]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可见于()
肝硬化
解析:肝硬化时出现原发性纤维蛋白原溶解,故纤维蛋白原降低。其余各项均出现纤维蛋白原升高。
[单选题]患者女性,79岁。因腹痛、腹泻3天入院,考虑为急性肠炎,入院查血压低,考虑为血容量不足,需进行大量补液,可考虑首选以下何种操作()
中心静脉穿刺留置
解析:需进行大量补液和容量管理时可考虑中心静脉穿刺术。
[单选题]患者女性,68岁,因脑梗死后遗症长期卧床住院。2天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3℃,化验见血常规白细胞16×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93%,尿白细胞计数升高,考虑泌尿系统感染,并发现全身多处大片皮下瘀斑,考虑诊断急性肾盂肾炎、DIC。下列化验指标中最有意义的是()
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
解析:血小板计数和D-二聚体分别反映DIC的两个基本变化:凝血物质消耗和继发性纤溶,并构成其他检查的核心。FDP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Fbg则反之;凝血因子在DIC诊断中意义不大,APTT、PT主要用于监测和调整抗凝治疗。
[单选题]患者女性,53岁,因"反复头痛,呕吐1年,加重伴视物不清3天"入院。入院后行头颅CT检查提示颅内鞍上左侧基底节区4cm×5cm占位,脑室受压,诊断为颅咽管瘤。入院后完善常规检查后行颅咽管瘤术,术后患者出现尿多,量约4000ml/天,血压90/60mmHg。
[单选题]患者男性,45岁,因确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0年,头晕、乏力伴牙龈出血半年入院。入院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单选题]区分肾前性和肾后性肾衰竭较好的指标是()
肾衰竭指数
[单选题]好发于少儿至青年期,血清中结合胆红素增高()
Rotor综合征
解析:5.疾病不同,黄染发生机制不同,血清中胆红素升高种类存在一定差异。溶血性黄疸为胆红素生成速度增加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使血清中总胆红素增加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肝细胞性黄疸时因肝细胞病变使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障碍,故血清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加:胆汁淤积性黄疸以胆红素排泄障碍为主,故血清中总胆红素增加以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先天性黄疸由于肝内先天性酶缺陷不同致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障碍,Crigler-Najiar综合征好发于新生儿,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增高,Rotor综合征好发于少儿至青年期,血清中结合胆红素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