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B.实验法
题目: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解析:题干所描述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关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惩罚一定是抵制儿童攻击行为的有效手段
解析:惩罚并不一定是抵制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只有适当的时候才是。
[单选题]手眼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B.伸手能抓到东西
解析:手眼协调动作,是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相互配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也就是能够抓住所看见的东西。
[单选题]儿童说“电报句”的年龄大约在()。
1岁半~2岁半
解析:电报句是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一般出现在儿童1岁半至2岁半左右,故选B。
[单选题]幼儿看到故事书中的“坏人”,常会把他抠掉,这说明了幼儿情绪的()。
冲动性
解析:学前儿童情绪的自我调节化发展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情绪从外露到内隐。幼儿情绪的冲动性常常表现在他用过激的动作和行动表现自己的情绪。比如幼儿看到故事书中的"坏人",常会把他抠掉。故选D。
[单选题]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最初的生活自理的年龄阶段是()。
3~4岁
解析: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①最初步的生活自理。②认识依靠行动。③情绪作用大。④爱模仿。故选B。
[单选题]幼儿在认识b和d、土和士、方和万等形近符号时出现混淆,这说明()。
幼儿观察的细致性不够
解析:学前初期儿童的观察也往往不够仔细、认真,常常是粗枝大叶、笼统、片面。他们能看见颜色鲜艳、位置突出、新鲜、有变化的物体,看不见虽然能代表事物实质却不显眼、不突出、比较细致的部分,有时甚至发生错误。如小班幼儿把柿子当成西红柿,分不清蜜蜂和苍蝇、绵羊和山羊的事时常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