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葡萄球菌
题目:我国新生儿败血症多见的病菌是()
解析:宫内感染:母亲孕期有感染(如败血症等)时,细菌可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因不同地区和年代而异,我国多年来一直以葡萄球菌最多见,其次为大肠杆菌等G杆菌。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表现中,应除外()
A.多发生于过期产儿B.常于生后一周内发生C.先发生于小腿,股外侧D.受累皮肤紧贴皮下组织E.常并发败血症,肺炎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表现的认识,错答率较低,仅少数学生答了C或E(硬肿发生部位顺序或并发症)。本题主要应抓住硬肿症的几个特点:①多由受寒引起;②常见于早产儿,因其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等隔温屏障菲薄,易于散热而不容易保温,体内能量储备少,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在生后1周尤其头3天内发生率最高;③病变的皮肤表现为皮肤及皮下组织变硬紧贴、不易移动;④发生顺序为小腿一股外侧-下肢-臀部-面部-上肢-全身;⑤可由感染引起或在重症患儿伴发感染。由以上特征,显然选项A的说法是错误的。错答者可能是未作好系统理解记忆,如把早产儿误为过期产儿,未能理解硬肿症造成多器官功能损害时易并发各种感染的病理生理机制。而另一重要之处是审题,这是一道否定题,要求"应除外",如注意这一点则很快会获正确选择,而不会选其他。
[单选题]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中,应除外()
全身出皮疹,并可见水泡及结痂
解析:这是一道记忆题,主要考核对川崎病临床表现的掌握情况。错误率不低,达25%。主要错选答案是C,其次是A和D。虽然是记忆题,但要想完整准确地记忆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必须掌握其基本的病理损害。川崎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性中、小动脉炎,病初以小血管炎为主。由于小血管的炎症渗出,临床可表现为黏膜充血、皮疹和手足的硬性肿胀。由于病变并无皮肤组织的器质性损害,因此一般无疱疹或结痂。理解了这一点,本题的答案也就不难选出。错选A的多数是因为未能记住川崎病的发热特点,在诊断时强调发热时间为5天以上,持续1~2周,与5天以上并不矛盾。错选C的原因主要是对川崎病是否会出现关节损害印象不深。关节损害在川崎病虽非重要表现,但是在急性发热早期,由于小血管的炎症渗出,指、趾关节可以出现梭形肿胀、疼痛和关节强直。D是川崎病的特异性表现,呈现在后期,错答者可能认为脱屑是链球菌感染,猩红热的表现,但猩红热的脱屑主要在甲床根部,而不在指趾端,此为二病鉴别处。
[单选题]2岁到青春前期,体重每年增长约为()
2kg
解析:正常足月婴儿出生第一个月体重增加可达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体重的2倍(6kg),一周岁时约为出生时3倍(10kg),生后第2年体重增加2.5~3.5kg,2岁至青春前期年增长值约2kg。
[单选题]9个月女孩。因突发高热39.8℃,抽搐一次而来急诊。查体:神清,精神可,身上有少许皮疹,前囟平。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心、肺、腹(-),无病理反射。
[单选题]男孩,8个月。腹泻4天,每日10余次,稀水样,少许黏液,尿少,精神萎靡。查体:呼吸深长,皮肤花纹,弹性差。前囟、眼窝明显凹陷,肢冷,脉弱,心率160次/分,心音低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