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题目: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始建于( )。

解析:科举制最早源于隋朝,唐朝改进科举,延续至清末。故选择A。补充知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夏商周时期:世袭制一一天子、贵族的地位和官位,采取嫡长子继承制。秦国一西汉初年:军功授爵一一凡是立有军功者,不问出身,皆可以封官受爵。秦民爵分二十级,斩一首爵升一级,故称头颅为"首级"。汉代:察举、征辟制一一有地方官推荐,或中央选拔人才,人才主要是举孝廉(孝顺清廉)或秀才(才学出众,容貌甚伟)。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一一中正官负责选拔人才,将人才分成九品,不同品级的人才,任用为不同等级的官员。隋唐至清末:科举制一一通过考试选拔优秀人才,有利于人才选拔的效率,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和国家的稳定。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施行日期是( )。
  • 1995年9月1日

  • 解析: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因此答案应选C而B选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日期。

  •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上述内容是对未成年人实施( )。
  • 社会保护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社会保护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学生隐私权的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属于社会保护。故选择B。

  • [单选题]指导课程编辑过程最为关键的依据是( )。
  • 课程目标

  • 解析: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

  • [单选题]下列关于行动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研究主体是理论工作者

  • 解析:教育行动研究,研究的主体就是教师本人,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故选择A。

  • [单选题]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能够一题多解,说明该学生( )思维能力较强。
  • 发散

  • 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 [单选题]班主任工作中,要把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有机结合起来,爱寓于严,严出于爱,让学生不断获得和产生成长与进步的内在动力,这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 )。
  • 严慈相济原则

  • 解析:严慈相济原则即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教育者正确对待受教育者的基本情感和态度。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合理要求转化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B、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只有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的正确答案是A项。

  • [单选题]听课是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教研活动,有多种方式,其中具有示范性,推广性和学习性等特点的听课方式是( )。
  • 观摩型听课

  • 解析:观摩型听课又称示范性听课,是为了把学科教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丰富的教学经验及先进教学科研成果进行总结、交流、推广而进行的听课活动。具有学习性、示范性、推广性的特点。故选择C。A选项,检查性听课,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检查学校教学情况,学校领导检查教师教学情况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具有突然性、真实性、灵活性的特点。B选项,评比性听课,主要是为了对教师进行评价而进行的一种听课活动。如为了评先进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特级教师等。具有筛选性、公正性、比较性的特点。D选项,调研型听课是围绕学校的某个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一道听一系列的课。

  • [单选题]下列有关"乐"的古代名句,出自《论语》的是( )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解析:A项出自《论语·雍也》;B项出自《庄子·秋水》;C项出自《孟子·梁惠王下》;D项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 [单选题]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
  •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 解析: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故本题选B。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与社会 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初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音乐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