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九一八事变
题目:下列选项中,又称为"沈阳事变"的是( )。
解析:九一八事变爆发于1931年9月18日,又称沈阳事变、柳条湖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故选择D。A选项,一·二八事变指的是1932年的淞沪抗战,也称为第一次上海事变。B选项,七七事变指的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C选项,八一三事变又称"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又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历史课上,教师讲到"楚汉战争"中项羽自杀时,一个学生突然说道:"项羽真是大傻瓜!"此时教师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解析:"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无准备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果断的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是教师教育机智的表现。遇到课堂突发事件,老师首先要冷静,然后本着教育性的原则来处理,将突发问题转化成有利于课堂的因素。批评会耗费更多的课堂时间,忽视则会由于没有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产生不好的影响,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故选C。
[多选题]材料: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对河南人具有的精神总结为"三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通过对三平精神的理解。结合教师的职业,写篇文章。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文体不限,不少于1000字。
解析:【解析】写作思路:
(1)题目立意较为简单,材料中提到的好干部卢展工的"三平"精神,这"三平"与教师职业高度契合,教师这也就是这样平凡、平静、平常的,但同时教师的工作又意义重大。根据教师资格考试一贯的要求,结合材料内容与命题要求,文章应对教师工作中的三平精神进行描写或者将此三平精神作为教师工作的精神追求。
(2)可以写议论文,从教师工作特点入手,在体现教师工作的平凡平静的同时,说明教师工作的重要性。或者结合历史上教育家著名人物对教师工作重要性叙述的名言,比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或者教师对社会有重要贡献的现实事例说明教师工作的平凡与伟大。选择较为灵活,没有固定的套路。
(3)可以结合我们所学的教育知识中的教师职业的特性、教师工作的特点等知识点,让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经得起推敲
(一)评分标准:
一等(50-38)紧密围绕教育背景、教师身份写作,立意切合"教师的平凡与伟大"、"教师工作中的三平精神"、"教师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发扬三平精神"等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结构严谨、文体明确、语言优美、引经据典、字体优美;(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素养,结合教育场景、学生心理,站在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维度书写)
二等(37-25)站在教师立场思考主题,中心符合"教师日常工作琐碎平凡""教师应具备那些专业素养"等角度,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文体突出、语言通顺、字迹清楚;(符合教师的职业素养,稍微联系理论和现实)
三等(24-12)中心基本符合题意、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文体基本符合、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
四等(11-0)"三观"观念错误,中心偏离题意、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空洞、文体不明、矫揉造作、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不具备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基本写作能力欠缺)
(二)写作硬性扣分项目:写作与文章相关的硬伤主要集中在内容残缺和语言表达基本功上,主要几大硬性扣分项目有:标题:不写,扣5分;文章结尾:不写,字数多于600字,扣10分;少于600字,残文11分以下;语句错误:2个扣1分,5个扣3分,多余5个,字句错误降等,降12分。
[多选题]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体现在( )。
学生固定
教师固定
场所固定
时间固定
解析: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固定、内容固定、教师固定、时间和场所固定。
[单选题]学习新信息对已有1日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倒摄干扰
解析:倒摄干扰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故选择B。A选项,前摄抑制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C选项,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时,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抑制。D选项,超限抑制是指当刺激物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生抑制。它能使神经细胞免于因兴奋过度而耗尽,因而又叫保护性抑制。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外部感觉的有( )。
视觉
听觉
嗅觉
解析:外部感觉是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机体觉是机体内部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的感觉,属于内部感觉。
[单选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是以"告诉"的方式来传递,而是在亲历、体验的活动过程中不断生成的,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 )特点。
生成性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中,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以"告诉的"方式进行三维,而是提倡"不断生成",充分反映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