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李冰
题目:战国时期,主持修筑都江堰的历史人物是( )。
解析: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李冰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故选择A。B选项,管仲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的代表人物。著有《管子》一书,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与其有关的成语典故有:管鲍之交。C选项,吴起是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D选择,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与商鞅有关的成语有:立木为信、作茧自缚自缚等。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奴隶社会
解析: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脱离并且相对立。进入奴隶社会,学校教育伴随着国家和阶级的出现,开始从生产劳动中脱离。故选择B。A选项,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特点还有: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没有专职的教师,更没有学校教育;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C项,封建社会时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且具有阶级性,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并非始于封建社会。D选项,近代社会一一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的教育,由于生产的需要,教育与生产开始相融合。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教育的特点还有:在课程内容上注入了科学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引进实验法、演示法、实习法等新方法;扩大了受教育权,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德国最早普及义务教育);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了个别教学制。
[单选题]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对当前的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学习理论观点的统称。建构主义的思想核心是( )。
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立起来的
解析: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建构主义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它具有迥异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其思想核心是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学习不是被动学习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故选择B。
[多选题]以下是某老师在备辛亥革命一课时,对辛亥革命思想基础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请在观察案例后回答:
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板书)
师:“山雨欲来风满楼”,在辛亥革命爆发前,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做了大量的思想宣传和动员工作,使民主革命的思想广泛传播,他们向西方学习,提出“三民主义”成为指导思想,同改良派论战,又一次掀起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必要性。
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并提出问题)三民主义是怎样提出来的?内容是什么,核心是什么,性质如何?
学生: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先生将其宗旨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其核心是民权主义.是当时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师:(情景设置,把学生分为改良派和革命派,利用相关材料进行论战)
师:通过论战,使更多人冲破改良思想的束缚,投身革命,壮大了革命的力量。康有为、梁启超先生曾是戊戌变法的领袖,时代的弄潮儿,但在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时候却成了历史发展的绊脚石。我们从康有为、梁启超先生的行动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学生:思想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
问题:
(1)该教师在讲解这一板块时运用的最典型、最特别的是哪种教学方法?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该教学方法的认识。
(2)你觉得该教师在对这一板块进行讲解时的情景设置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
[单选题]春秋时期,有人强调“日困而还,月盈而匡”。这一说法体现了( )。
阴阳消长的辩证思想
解析:“日困而还,月盈而匡”的大意是太阳落了又升,月亮圆了又缺,体现出辩证的思想,B项正确。
[多选题]《卢沟桥歌》中有句歌词:“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简述这首歌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背景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