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题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
解析:《义务教育法》三十四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所谓"两全"即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故选择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是( )。
李明是一个内向的学生,不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刘老师为保护其自尊心,很少提问李明
解析: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教育公正,"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面对内向学生,如果不闻不问,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所以认识到学生不足之后,老师应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不再提问,故选择C项。
[多选题]义务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制度和法律制度,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制度和数育工作的独特属性,主要体现在( )。
强制性
普及性
免费性
解析:义务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制度和法律制度,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制度的独特属性。(1)国家强制性。义务教育的国家强制性是义务教育的最本质特征。(2)普及性。义务教育的普及性是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3)公共性。义务教育的公共性也称义务教育的国民性。(4)免费性。免费性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特征。(5)基础性。基础性也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特征。所谓基础性,是指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其目的是为提高民族素质,为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人才奠定基础。
[单选题]根据福勃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据此这位教师的成长可能处于下列哪一阶段( )。
关注情境
解析: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教学环境,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故选择B。A选项,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C选项,处于关注学生阶段的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单选题]衡量人的品德的主要标志是( )。
道德行为
解析:品德主要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的。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为。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看一个学生的品德,主要不是看他认识到什么,而是看他是否言行一致。道德的知、情、意、行四个环节最终应落实到行动上。故选择D。A项,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它主要是指一个人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能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进而能就行动作出缜密的抉择。B项,道德情感就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一般地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或是他人、个人的行为,凡是符合自己的认识或自己所维护的道德观念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C项,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意志行动过程包括头脑中产生各种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预测各种行动方案的结果;衡量行动后的利弊得失;按自己的决定行动;现实生活中结果的出现;接受行为结果的反馈:反馈影响心理结构。
[单选题]小学教师余某在课间休息时,习惯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吸烟。该教师的行为( )。
不合法,教师不得在学生集体活动场所吸烟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因此,该教师的行为不合法,即使在征得学生同意之后也不可吸烟。
[多选题]材料:
晓星经常欺负同学,班上的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交朋友。
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其他同学都三五成群地玩着,只有晓星一个人待在角落里,马老师悄悄地走过去,对他说:“咱俩一起玩吧。”晓星生硬地问道:“为什么?”马老师蹲下身来,俯在晓星耳边说:“因为我喜欢你啊!”他们两人就玩起了游戏,游戏中,马老师问:“想和大家一起玩吗?那就大声招呼大家来吧!”因为有老师的参与,同学们很快围拢过来。这一次晓星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
过后,马老师仔细考查晓星的行为,了解他与同伴相处的困难所在:其实晓星很想和同学们一起玩,就是不知道怎么和他人相处,欺负同学只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而已。
马老师组织开展以“交朋友”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教给晓星与人正确交往的方法,并鼓励班干部主动与晓星交往。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帮助下,晓星渐渐地不再欺负同学了,并有了自己的好朋友。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马老师的教育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