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潜伏在病灶或巨噬细胞内的伤寒杆菌再度繁殖入血
题目:伤寒复发的原因是()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重点是伤寒复发与再燃的区别。预测错误率较高。常见错误:①选答"B","菌血症未完全清除"为再燃的原因。再燃是指在病后2~3周体温下降但未降至正常时,体温又升高,症状加剧,血培养可阳性;②选答"C","胆囊及肠道的伤寒杆菌侵入血流"可引起伤寒,但不是复发。应认真区分复发与再燃的概念。要点复发是指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度阳性。伤寒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潜伏在病灶或巨噬细胞内的伤寒杆菌再度繁殖入血,多见于抗菌治疗不彻底者。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菌痢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粪-口传播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的认识。预测错误率不高。常见错误:错选"E",说明对菌痢的传播途径不熟悉,也不了解虫媒传播的概念。要点菌痢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
[单选题]关于细粒棘球蚴病,下列哪项是不对的()
人因摄入棘球绦虫的幼虫而感染
解析:这是一道记忆题。主要考核学生对细粒棘球蚴病流行病学特点的认识。预测错误率稍高。常见错误:①选答"A",棘球蚴病又称为包虫病,包括细粒棘球蚴病及泡型棘球蚴病等。应复习棘球蚴病的概念;②选答"E",本病虽然多在青壮年发病,但大多数在儿童期感染。应复习棘球蚴病的流行病学史。要点:细粒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引起的疾病,是因人摄入棘球绦虫的虫卵而感染。
[单选题]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
血涂片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主要考核学生对疟疾实验室检查的认识。预测错误率不高。常见错误:①选答"B","肝细胞镜检"操作复杂;②选答"C","骨髓涂片"可查出疟原虫,但与血涂片相比不是最简便迅速的方法。要点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血涂片查疟原虫。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支持艾滋病诊断的是:()
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
[单选题]以下关于硬下疳的描述错误的是()
边缘潜行
解析:硬下疳开始为赤色斑疹或丘疹,经1~2天变为小结而质硬,继而中央糜烂、破溃,呈红铜色,有少量黏性分泌物,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央稍凹陷,周边略高,基底因浸润而硬似软骨,无明显疼痛。
[单选题]23岁,农民。因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1周于9月4日入院。当天起出现心悸、气促,体温39.6℃。体检:面色苍白,腓肠肌压痛,心率124次/分,呼吸36次/分。肺部散在湿性啰音。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0×109/L,中性粒细胞76%,淋巴细胞24%。X线摄片示:两肺纹理增多,有散在性点状阴影。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钩端螺旋体病
解析:钩端螺旋体病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6~10月)水稻收割期间,常以8~9月为高峰,青壮年农民发病率较高。
[单选题]患者,52岁,男性,广东省潮州市人。发热伴咳嗽、腹泻2月余。患者有血友病病史,经常输注浓缩Ⅷ因子10多年。体格检查发现体温38.2℃,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咽喉充血,口腔见鹅口疮。双肺呼吸音粗,肝脾肋下无触及。周围血液白细胞数为3.5×109/L,红细胞为4.9×1012/L.血小板为114.1×109/L,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0.4x109/L。
解析:第3题常见错误:①选答"A",对于本例而言,由于病人有发热、腹泻等症状,故适当静脉补充液体是恰当的对症治疗措施;②选答"D",胸腺肽为细胞因子,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故对艾滋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要点:本例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都符合艾滋病的诊断。检测血清中HIV抗体有助于明确诊断。本病尚无清除HIV的方法,可加强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使用病毒唑作抗病毒治疗无效。
[单选题]患者,女.23岁,广州市人。从海南省旅游回广州2周后,出现畏寒、高热、大汗,间歇发作4日,呕吐、双侧上肢抽搐1日。体格检查:神志不清,血压正常,颈有抵抗,心、肺无异常,肝肋下1.5cm,脾肋下1.5cm,质Ⅰ度,克氏征(+),巴氏征(+)。血象:WBC11×109/L,中性粒细胞0.75,脑脊液压力稍高外,其余未见异常。
解析:第4题选答"A"、"B"、"C"、"E",说明对脑型疟疾凶险认识不够,脑型疟疾最多见的致死原因是脑疝,其他几种原因少见。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均符合脑型疟疾,脑型疟疾血涂片阳性可确诊,可选用青蒿琥酯进行病原学治疗,脑疝是死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