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低蛋白血症
题目:营养不良性水肿的原因()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蛋白质-量营养不良水肿的发病机制的掌握。该题错误率不甚高,约10%。主要错在选B,其次个别选A、D、E。对此类并立的在原因上的选项,要选对应从2个角度出发,第一抓住和肯定最主要的,第二是排除最可能错的和似是而非的。营养不良性水肿的主要发生机制:①血浆白蛋白明显下降的结果;②水、盐代谢异常。从这2条出发C应是最佳选择。错选B者,是由于对营养不良的新陈代谢异常未充分理解,仅记得由于ATP合成减少导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事实上,它是"果",而不是"因",错置了因果关系。E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选项,错选者可能认为营养不良时也会有维生素B.缺乏,这虽不错,但确切地说,维生素B缺乏是并发症,而不是原因,也是错置了因果关系。A和D与营养不良无直接联系,不应选择,而且D不符合营养不良时体液低渗状态。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佝偻病体征中,哪点不是骨样组织堆积所致()
肋膈沟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佝偻病两大病理特点分别在临床上不同表现的掌握。该题错选率不高,约为10%。常见错误为A,其次分别为B、D和E。正确解答此道选择题,必须掌握佝偻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并将病理表现与临床表现紧密联系起来。小儿骨的生长有两种方式,即软骨成骨和膜性成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理改变是因细胞外液中钙、磷浓度低下,骨钙化过程受阻,破坏了软骨细胞增生、分化和凋亡的正常程序而产生二大主要病理改变:骨骺端骨样组织堆积和钙化不全。骨样组织堆积使骨骺处骨膨大、隆起;钙化不全则使骨软化,在承受应力后变形。骨样组织堆积相应临床表现为在长骨表现为四肢干骺部膨大,即腕部的尺桡骨远端和躁部的胫腓骨远端形成圆钝而肥厚的"膨体",称佝偻病性手镯、足镯;不规则骨如颅骨的额、顶骨的骨骺在骨中央,因此呈现相应颅骨的中心向外隆起,形成方颅;肋骨则在肋骨骺部膨大,成为肋骨串珠。骨软化表现有多种:头部由于颅骨软化,重者呈乒乓球颅,囟门扩大或闭合延迟;胸部肋骨软化使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牵拉变形而内陷,形成一道横沟即"肋膈沟";下肢负重后弯曲呈"X"或"O"型腿;脊柱、骨盆畸形等。掌握上述关于佝偻病发病机制和病理以及与临床表现的联系后,对此类选择题就可融会贯通了。错选A者混淆了骨样组织堆积和骨软化在头部的表现。事实上,只要仔细分析,正常头呈圆形或轻度的椭圆形,一旦呈方型,则必定有数个部位有骨质的堆积才形成方颅。至于其他B、D、E的选择,则非常容易排除,错答者是因为未掌握好以上佝偻病两大骨骺病理改变的本质。
[单选题]肾病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感染
解析:感染为肾病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可为上感、支气管炎、肺炎、丹毒和蜂窝织炎,尤应警惕原发性腹膜炎。
[单选题]乳儿每日水的需要量是()
150ml/kg
[单选题]2岁女孩,今晨起流涕、咳嗽,午后发热,突然惊厥,全身抽搐,持续1分钟,抽搐后神志清楚。查体:体温39.5℃,咽红,心、肺、腹无异常,颈无抵抗,凯尔尼格征阴性,既往曾有2次发热惊厥史,可能的诊断是()
简单型高热惊厥
[单选题]一新生儿,生后2天出现黄疸,5天稍重,以后逐渐减轻,10天后消失,患儿吃奶、睡眠好,可能的诊断为()
生理性黄疸
解析:生理性黄疸,一般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后逐渐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消退;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5~7天达高峰,7~9天后逐渐消退,最长可延迟至3~4周消退。血清胆红素浓度不超过205.2μmol/L(12mg/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