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A.流行病学上的观察法B.流行病学的理论与方法学研究C.流行病学的实验法D.统计分析法E.基础实验法
题目:生态学研究属于()。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根据三个环节两个因素的学说,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
[单选题]传播途径是指()。
病原体更换宿主在外界环境下所经历的途径
解析: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传播机制的具体实现路径,即病原体更换宿主、在外界环境经历的过程。
[单选题]引起医源性感染的细菌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
经污染物
解析:医源性感染是指医务人员的职业活动所导致的感染,其中最常见的是间接接触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所造成的传播。
[单选题]有关混杂因素和混杂偏倚的说法正确的是()。
在分析阶段控制混杂的方法多采用多元分析,不仅能分析暴露因素的效应也能估计混杂因素的效应
解析:本题考点为混杂偏倚产生的原因及效应。混杂偏倚是混杂因素在比较组间分布不均时产生的。在设计阶段认识到混杂因素,通过限制、匹配、随机化等方法加以控制则可以避免混杂偏倚,故A不正确。混杂因素不是特定的某些因素,也不是绝对的概念。而是可能与研究结局相关的因素,只是在研究中不再关注这类因素的效应。因此B、E不正确。若暴露因素与结局存在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的因果联结方式,则混杂因素引起的间接关联会歪曲直接关联的效应,因此C不正确。多元分析的原理即是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变化后,其中一个因素变化一个单位引起结局变量变化的大小。因此,在多元分析模型中,纳入模型的自变量(暴露因素或混杂因素)的效应均能估计出来,D正确。
[单选题]对某一疾病危险因素研究,某因素在病因学上与疾病无关联,但可以引起所研究疾病的症状,从而提高了该疾病的检出率,引起对该无关因素的过高估计,这种偏倚是()。
检出偏倚
解析:检出偏倚是由于在病因学上与疾病无关联因素,提高了该疾病的检出率,而引起对该无关因素的过高估计产生的偏倚。
[单选题]在一项有关某病50名病例和50名对照的研究中,关于某一可能的病因因素所发现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显著性,由此可得出结论()。
该差异可能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
[单选题]关于相对危险度(RR)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多选题]单纯随机抽样的特点是()。
样本代表性较差
每个抽样单位有同等的机会被抽中
方法简便易行
不适于抽样范围及工作量大的研究
解析:单纯随机抽样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所以说方法简便易行。
[单选题]1996年共发生200例某病病人,在1996年年初已知有800例病人,年内因该病死亡40例,年中人口数1000万,如果该病的发生和因该病死亡的事件均匀分布在全年中。1996年期间,该病的患病率(1/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