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题目:王某在距某初级中学不足百米处,开了一家营业性电子游戏厅,允许该校生出入。王某的做法(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题目中王某在学校附近开设营业性电子游戏厅,违背了此条规定。故选择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材料:
三个学生进商店,分别买饮料。一个人说,我喜欢喝果汁,味道是甜的;另一个人说,我喜欢喝咖啡,苦中带甜;还有一个人说,我喜欢矿泉水,味道是淡的。一位教师听见了,若有所思。
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解析:【解析】写作思路:
(1)题目立意有难度,主题可以为"纷繁复杂的世界多样性"、"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或"多样的世界更美好"等,因为材料中说不同的职业给人的形象不同,在列举出其他几个职业后直接问教师给人的形象。
(2)可以写议论文,从多样世界的表现形式、多样世界在一起构建的美好等进行写作。选择较为灵活,没有固定的套路。
(3)世界多样性的例子很多,可以涉及诸多领域,注意事业的开阔性。
(一)评分标准:
一等(50-38)紧密围绕教育背景、教师身份写作,立意切合"世界多样性""世界因多样而美好""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等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结构严谨、文体明确、语言优美、引经据典、字体优美;(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素养,结合教育场景、学生心理,站在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维度书写)
二等(37-25)站在教师立场思考主题,中心符合"重视个性""对学生一视同仁"等角度,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文体突出、语言通顺、字迹清楚;(符合教师的职业素养,稍微联系理论和现实)
三等(24-12)中心基本符合题意、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文体基本符合、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
四等(11-0)"三观"观念错误,中心偏离题意、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空洞、文体不明、矫揉造作、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不具备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基本写作能力欠缺)
(二)写作硬性扣分项目:写作与文章相关的硬伤主要集中在内容残缺和语言表达基本功上,主要几大硬性扣分项目有:标题:不写,扣5分;文章结尾:不写,字数多于600字,扣10分;少于600字,残文11分以下;语句错误:2个扣1分,5个扣3分,多余5个,字句错误降等,降12分。
[单选题]某校大力美化了校园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确定了校风校训、班风班训等。这种现象说明该校重视( )。
隐性课程
解析: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单选题]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体是( )。
课程标准
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故选择C。A选项,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B选项,教材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教案、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D选项,课程内容中,没有学科计划的概念,故排除D选项。
[单选题]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无意注意
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不仅人类有,动物也有。老师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故选择B。A选项,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C选项,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有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熟练化动作和直接兴趣容易诱发有意后注意。D选项,注意的分散,又可称"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单选题]下列随机变量中,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是( )。
[0,10]区间内任一实数与它四舍五人取整后的整数的差值ξ
解析: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仅C项中的差值ξ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
[单选题]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相比,学校体育的突出特点是( )。
教育性与基础性
解析:学校体育是一种教育活动,足以在校学生为学习对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活动。学校体育的突出特点是教育性与基础性,即通过传授身体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养成学生自我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