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图示

题目:()是关于个体如何看待他们对世界、人、事件和环境的重要信念和假设,是人脑中已有知识经验的网络。

解析:认知行为理论图示的概念。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社会工作者小兰在对案主进行环境分析中,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为小兰对案主问题的判断和解释提供了依据。这体现了理论在社会工作中具有()的功能。
  • 解释问题

  • 解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

  • [单选题]小美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因犯罪被关进监狱,母亲也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她从小就由爷爷奶奶照顾,一年前爷爷去世,奶奶脚有残疾。这个小女孩身体状况很差,经常生病,学习困难,性格内向,经常会遭到同学欺负。她从不把这些情况告诉老师,怕给老师惹麻烦。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支持网络协助小美解决问题,重点应帮助小美()。
  • 学习如何建立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 解析: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在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应用。

  • [单选题]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小华自小由爷爷奶奶照顾,最近刚被父母接到身边上学。父母对小华非常疼爱,但他们之间冲突不断。社会工作者经与小华谈话发现,小华认为父母多年将自己"扔"在家里,根本不关心自己,于是心怀不满,故意与父母作对。社会工作者分析认为,小华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对父母的误解很深,于是将工作的首要目标确定为协助小华改变对父母的负面看法。社会工作者制定工作目标的主要依据是()。
  • 认知行为理论

  • 解析:认知学派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当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人的行为受学习过程中对环境的观察和解释的影响。不适宜的行为产生于错误的知觉和解释。在本案中,小华之所以与父母冲突不断,原因就在于其错误的认知--"对父母的误解很深",因此,依据认知行为理论,要改变人的行为,就要首先改变人的认知。要改善小华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首先就要改变错误认知--小华对父母的负面看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命题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需要理解的内容。

  • [多选题]赵某幼年时曾遭受继父的性侵害,但是她始终不愿承认曾经发生过那样的事,然而在生活中她却从不敢与男性交往,至今还未能结婚成家。她还经常做同一个梦,在梦中她总是找不到家,总是急得哭醒。随着年龄的增长,妈妈催她找男朋友,她一直拒绝。社会工作者依据精神分析理论分析了赵某的情况,采取了以下()方法对她进行了治疗,逐渐取得好转。
  • 自由联想

    诠释

  • 解析:精神分析理论实务方法。

  • [多选题]认知行为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 外在的行为改变与内在的认知改变都会最终影响个人行为改变

    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当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

    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化思维的影响

    借用学习理论的三个要素来认识和改变人的行为

  • 解析:认知行为学派的理论观点。

  • [多选题]王某失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最近又大病一场。王某的妻子在此期间承受不住巨大压力,与王某大吵一架,夫妻关系降到冰点。最近,王某身体虽已复原,但医药费却难以承受。运用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工作者应该()。
  • 协助王某改善与妻子的关系,寻求妻子的理解与支持

    协助王某联系民政部门,获得救助帮扶服务

    协助王某联系劳动部门,获得职业介绍服务

  • 解析:生态系统理论。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题库 第七章社区工作方法题库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题库 第五章个案工作方法题库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题库 第六章小组工作方法题库 第十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题库 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综合练习)题库 第九章社会工作督导题库 第八章社会工作行政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