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附属内驱力
题目:初一学生许明努力学习就是想获得亲朋好友的赞扬。根据奥苏伯尔的相关理论,驱动许明行为的是( )。
解析:奥苏尔伯尔把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种。认知内驱力是个人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人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获得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许明想通过努力学习以获得亲朋好友的赞扬的动机属于附属内驱力。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在一次心理健康培训班教学测验中,关于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学员们的答案不
一,共有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
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二是寻求发展。在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单选题]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
个体能动性
解析:学习需要和动机属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多选题]概述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历史进程。
[单选题]小凡知道杯子可以用来喝水,却想不到杯子也可以用来压纸张。这种现象属于功能固着。( )A.正确B.错误
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在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是一种心理上的阻塞,它可以通过抑制以前同其他一些用途相联系的物体的新功能的知觉,对问题解决产生不利的影响。
[单选题]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及时的反馈,这种途径的理论基础是( )。
强化理论
解析: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故选择B。A选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C选项,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从社会学习的观点出发,在1977年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评估的结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动机。自我效能理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动机心理学家们的极大兴趣。D选项,成就动机理论是研究人的需求和动机,于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的。如今有两个比较著名的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威廉·阿特金森。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其次,由于具有不同需要的人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了解员工的需要与动机有利于合理建立激励机制。
[单选题]旧的社会制度下,可能出现新教育的萌芽;新的社会制度下,也可能存在旧教育的延续。这种现象表明教育发展具有( )。
相对独立性
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②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③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④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其中,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教育的思想和内容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特别是当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消亡之后,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仍然存在;二是由于人们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也可能出现新的教育。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教育的社会属性之一,也是历年真题的常考知识点。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主要的考查内容。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中,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几个具体表现都曾在历年真题中有所涉及,考查的题型包括单选题和辨析题,考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此知识要点。
[单选题]心理学家通常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为( )。
皮格马利翁效应
解析: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故选择D。A选项,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B选项,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C选项,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
[单选题]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其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为( )。
垂直迁移
解析: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即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学习掌握了水果这一上位概念,要学习芒果这一下位概念,如果告诉学习者芒果是一种水果,就很容易掌握芒果这一概念。这种迁移就是垂直迁移。A项,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B选项,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C选项,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也叫横向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