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所讲内容偏离本课的主题.体现教师授课准备不充分

题目:阅读《竹影》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教师以让学生画其自己认为的竹子(画竹)导入,到引出诗人(郑燮)心中的竹子,从而进行一句话总结:“生活中竹子的确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人喜欢它们,画家更是对它们情有独钟,本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的《竹影》”,顺利引入课文,并没有偏离主题,体现了教师深厚的积累和对课堂的把控能力。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正确掌握生字词;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评价恰当的是()。
  • 目标设计缺少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标的明确设定

  • 解析:纵观这三个目标,仅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层面设定目标,缺少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本文的思想教育意义是很明显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应舍掉,故A项评价正确,当选。

  • [单选题]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教师在学生通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归纳文意,最后板书这篇课文的结构:开篇寄思--往事回忆--结尾怀念。这时候有学生举手,提出既然课文题目是背影,那么可以以背影为线索,归纳为“不忘背影--描写背影--思念背影”。对这位学生的发言,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当课堂发生类似情况时,教师要予以正确指引,引导这位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层理解

  • 解析:题干中的案例,学生已经对文本有一定深度的理解。

  • [单选题]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写了一段关于语文教学资源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方言俗语、自然风光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 解析:生活中的各类资源都可以开发成语文课程资源。如自然风光,在教科书中可以以其为主题,介绍自然的美,培养学生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教材中《故都的秋》《春》等文章都是对自然风光的描写。

  • [单选题]学习《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布置了以下几项作业:(一)看下面句子的含义写出词语。(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句后的括号里。对该老师的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是()。
  • 该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形式多样

  • 解析:三道题的作业形式都是书面形式,形式单一。

  • [单选题]阅读《马说》的教学目标,按要求答题。(1)了解韩愈和“说”这种文体的特点。(2)掌握文中的字词解释,通假字的用法;正确翻译并背诵课文。(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 该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从文本出发,深入探究作者的情感

  • 解析:目标没有体现反复诵读。

  • [单选题]下面是某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设计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本文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描写手法。过程与方法:速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文豪独特的个性与非凡的魅力。对以上教学目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教师把“感受大文豪独特个性”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太合适

  • 解析:《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一篇经典短篇小说。这篇文章描写每个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以及人物之间的交流,表现出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创作热情,突出了当时欧洲著名的大文豪所具备的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质和出色的谈话智慧。故教师将“感受大文豪独特个性”设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恰当的。

  • [单选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下列对“表达与交流”理解最正确的是()。
  • 根据具体情境利用可用因素,表达自己的想法

  • 解析:本题考查对“表达与交流”的理解。C项是A、B项的结合,D项“表达与交流”未必是面对面,还有网络等媒介的交流,故选C项。

  • [单选题]初中某教材第三单元第一课课文后写道:"研讨与练习一、这篇小说写故乡,主要是写故乡人的变化。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人的变化?他们有怎样的变化?作者从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态度?"这段文字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个系统?()
  • 练习系统

  • 解析:在语文教科书中精心编排的一些练习题,属于语文教科书的练习系统,是为了帮学生记忆、理解、应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故正确答案为C。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学设计题库 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综合练习题库 教学实施题库 阅读鉴赏题库 汉语言基础知识题库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 教学评价题库 教学评价综合练习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