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的"浊阴"指的是
  • 正确答案 :A
  • 粪便和尿液


  • [单选题]甘麦大枣汤的药物组成是
  • 正确答案 :A
  • 甘草、小麦、大枣


  • [单选题]大头瘟头面红肿疼痛的病机是
  • 正确答案 :D
  • 肺胃热毒上攻头面


  • [单选题]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神疲,脉虚,为
  • 正确答案 :B
  • 足少阴肾的病变


  • [单选题]能够润肠通便,富含油脂,治老人、虚人便秘多用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A
  • 火麻仁、郁李仁

  • 解析:润下药   火麻仁   功效: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主治病证: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打碎先煎。   郁李仁   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肠燥便秘;水肿胀满,脚气浮肿。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松子仁   功效:润肠通便,润肺止咳。2014   主治病证:肠燥便秘;肺燥干咳。

  • [单选题]以下所列项目不属白色主病范围者为
  • 正确答案 :E
  • 水饮

  • 解析:五色主病 1.赤色:主热证 ①实热:满面通红 ②虚热:两颧潮红 ③假热:两颧泛红如妆(戴阳证) [假热.png] 2.白色: [虚.png] ②寒—气血凝滞、经脉收缩—面色苍白 ③失血证,甚至大出血亡阳 淡白、苍白、(白光)白 3.黄色:主虚证、湿证 [虚症.png] ②湿证—湿阻气机—影响脾胃肝胆气的升降—胆汁外溢—黄疸 若:湿与热相合—黄色鲜明如桔—阳黄   湿与寒相合—黄色晦暗如烟熏—阴黄

  • [单选题]下列不属表证症状的是
  • 正确答案 :D
  • 咳嗽吐痰

  • 解析:咳嗽吐痰,1.表里出入:表证入里、里证出表

  • [单选题]最常见的外风证候是
  • 正确答案 :D
  • 恶风,微热,汗出


  • [单选题]痰鸣音属于
  • 正确答案 :E
  • 粗湿啰音

  • 解析: 湿啰音(水泡音)   气流通过稀薄液体(渗出物、黏液、血液、漏出液、分泌液)时形成水泡并立即破裂时所产生的声音 湿啰音的特点   吸气和呼气都可听到,以吸气末时多而清楚;   部位较恒定,性质不易改变;   大、中、小湿啰音可同时存在;   咳嗽或排痰后可减轻或消失 。

  • [单选题]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
  • 正确答案 :C
  • 寄生虫病

  • 解析: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休克、库欣综合征等。寄生虫病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单选题]日常麻烦带来的苦恼所构成的应激称为
  • 正确答案 :A
  • 困扰


  • [单选题]起于大趾丛毛之际的经脉是
  • 正确答案 :C
  • 足厥阴肝经

  • 解析:足厥阴肝经经脉循行: 1.足厥阴肝经从足大趾背毫毛处的大敦开始,向上沿着足背内侧,到内踝前1寸的中封,上沿小腿内侧,在离内踝8寸处交于足太阴脾经之后,再沿膝关节和大腿内侧中线上行,进入阴毛中,环绕阴器,到达小腹部,挟胃旁边,属肝,络胆,向上贯穿膈肌,分布在胁肋部,沿着喉咙的后边,上行到鼻咽部,联系目系(眼与脑相连的组织),上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 足厥阴肝经支脉:从目系下行到面颊里边,环绕唇内。 足厥阴肝经支脉:从肝分出,贯穿膈肌向上流注于肺,经气由此处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足厥阴肝经循行.png] 2.足厥阴肝经联系脏腑:属肝,络胆,与肺、胃、肾、脑有联系。 二、主治概要:主治肝、胆、脾、胃病,妇科病,少腹、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 [单选题]侧伏坐位适宜取哪个部位的腧穴
  • 正确答案 :D
  • 适宜于取头部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 解析:侧伏坐位 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 [单选题]目赤肿痛之外感风热者,宜配用
  • 正确答案 :B
  • 少商、上星

  • 解析: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风热,消肿定痛。以手阳明、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睛明 太阳 风池 合谷 太冲 配穴 风热者,加少商、上星;肝胆火盛者,加行间、侠溪。 操作 毫针泻法。少商、太阳、上星点刺出血。

  • [单选题]因体质虚弱所致的虚性晕厥,除主穴外,宜选用
  • 正确答案 :E
  • 关元、足三里


  • [单选题]电针法治疗肥胖症,应选用的波型是
  • 正确答案 :A
  • 疏密波

  • 解析:疏密波,【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祛湿化痰,通经活络。以手足阳明经、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中脘 天枢 曲池 阴陵泉 丰隆 太冲 配穴 腹部肥胖加归来、下脘、中极;便秘加支沟、天枢。 操作 毫针泻法。嘱患者适当控制饮食,加强锻炼。 2.其他治疗 耳针法 选胃、内分泌、三焦、脾。毫针刺,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次餐前30分钟压耳穴3~5分钟,有灼热感为宜。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中医内科学(中级)[代码:315] 中医骨伤科学(中级)[代码:328]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级)[代码:329] 血液病学(中级)[代码:310] 胸心外科学(中级)[代码:319] 神经外科学(中级)[代码:320] 泌尿外科学(中级)[代码:321] 整形外科学(中级)[代码:324] 耳鼻咽喉科学(中级)[代码:336] 重症医学(中级)[代码:359]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