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56°C30min

题目:制备标准血清时,灭活补体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是

解析:补体的性质极不稳定,紫外线、机械振荡以化学药物均可破坏性。补体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被完全灭活。在室温保存24小时丧失20%活性,48小时60%,72小时达100%。在37℃保存24小时活性丧失70%,而4℃保存24小时则10%,若保存2周,也可达40%。-55℃保存3个月活性不变。因此,制备标准血清时,灭活补体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是56°C30min。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关于IgG生物化学特性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 IgG1结合补体的能力最强

  • 解析:IgG是体内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在二次免疫应答中可大量生成。根据重链恒定区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又可分为IgG1、IgG2、IgG3、IgG4四种亚类。其中IgG3结合补体的能力最强,IgG1次之,IgG2很差,IgG4很难结合补体。IgG1和IgG3在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中有重要意义。

  • [单选题]ABO血型系统中白种人最少见血型是
  • D.AB型

  • 解析:ABO血型系统中白种人的频率为:O型45%,A型41%,B型10%及AB型4%。因此,白种人最少见血型是AB型。

  • [单选题]下列哪位是最早发现ABO血型
  • B.Landsteiner

  • 解析:1901年维也纳大学病理解剖研究所助教Landsteiner首先发现人类红细胞ABO血型。以后他又发现了红细胞的MN、P、Rh血型,赢得了“血型之父”的誉称。

  • [单选题]下列关于红细胞ABH抗原说法哪项不正确
  • C.可溶性ABH抗原在大约20%人群的分泌液中可显示

  • 解析:红细胞ABH抗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可溶性糖蛋白,存在于体液及血浆中;一种是脂蛋白,存在于红细胞膜以及其他一些组织细胞上。两种抗原具有相同的型特异性。可溶性ABH抗原在大约80%人群的分泌液中显示出来,这些人称为分泌型。其受一对Se和se基因控制。如缺乏Se基因,分泌物中就不存在ABH抗原,则称为非分泌型。

  • [单选题]抗A1血清与待检A型细胞发现凝集者,则最有可能的是
  • A2

  • 解析:红细胞ABO抗原的血型或变异性很多,在A抗原中主要为A1和A2,其他A亚型不多见。而B亚型一般比A亚型更少。抗A1血清与待检A型细胞发现凝集者,则最有可能的是A2型。

  • [单选题]在美国和我国红细胞Daffy(FY)血型系最常见表现型是
  • D.以上均是

  • 解析:红细胞Daffy血型系中最常见的两个抗原分别为Fya,Fyb。在美国和我国的最常见表现型是Fy(a+b-)、Fy(a-b+)和Fy(a+b+)。

  • [单选题]下列哪项关于红细胞Kidd(JK)血型系说法是错误的
  • C.JKa、JKb这两个抗原属低频率抗原

  • 解析:红细胞Kidd(JK)血型系的JKa、JKb这两个抗原受控于同一位点的显性基因。在JK(a-b-)个体血清中往往存在抗JKaJKb(即不可分开),相应的抗原存在于JK(a-b-)以外的所有红细胞上,这是一个高频率抗原。抗体JKb比JKa少见,常在含其它免疫性血型抗体的血清中同时检测到。二者抗体均必须应用间接抗球蛋试验测定。抗JKa常可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 [单选题]下列哪项关于红细胞I和i抗原说法是错误
  • B.脐血红细胞同抗I反应强而同抗i反映很强弱,

  • 解析:几乎所有健康成人的红细胞都是I决定簇少量的i决定簇,故I和i不能以等位基因决定。脐血红细胞同抗I反应弱而同抗i反映很强。当达18个月时,红细胞同抗I反应逐渐增强,而同抗i反应逐渐变弱。这种表型(强I,弱i)在健康成人保持到老年。而少数成人红细胞上I抗原强度处于成人与脐血红细胞间,称为Iint。

  • [单选题]下列关于HLA说法哪项不正确
  • A.HLA是一个非共显性遗传系统

  • 解析:HLA是一个共显性遗传系统,即每个基因所决定的抗原都在细胞膜上表现出来。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点的等位基因紧密连锁在一起组成单倍型,从亲代传给子代,因此,每个人有两条分别来自父母的单倍型。对于一个体做HLA分型,得到的是表型结果,每一位点上最多检出两个抗原。HLA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同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间存在明显的连续不平衡,即实际观察到的某两个基因出现在同一条单倍型上频率与预期值有一定差异。在亲子鉴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第一章血液生理学基础题库 第三章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题库 第四章治疗性输血与自身输血题库 第二章输血免疫学基础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