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题目: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并推动会议取得成就。周总理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思想被与会各国接纳,推动“万隆精神”的形成。不结盟运动兴起于60年代,排除B项;苏联解体之后才出现“一超多强”的格局,排除C项;这两次会议都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会议,排除A项。所以答案选D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迂腐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的干干净净。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国招牌也是挂不住的。”资料反映的历史事件()。①它所倡导的最重要的政治观念是民主②其兴起是推翻帝制、实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要求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应③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④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全盘否定的倾向
  • ①③④

  •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②是错误的,其原因主要是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 [单选题]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 发展生产以巩固根据地

  • 解析:由按人口“一律平分”到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看出,这样做是要推动生产的发展,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巩固红色政权,C项正确。

  • [单选题]“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 ②③④

  • 解析:“大跃进”并非仅限于农业领域,还涉及工业及其他领域,故①与史实不符。②、③、④的内容表述正确。因此选B项。

  • [单选题]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青色的城之意)、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优美牧场之意)。这说明新中国()。
  • 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 解析:新中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归绥”“迪化”这些民国时期的名称都有贬低的意味,改为“呼和浩特”“乌鲁木齐”体现了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尊重,所以D项正确。改名是在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1955年才开始实行,故B项错误。改名体现了中央政府尊重边疆少数民族,看不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故A项、C项两项错误。

  • [单选题]《论语·为政》日:“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学也,禄在其中。”以下践行了孔子这种人生选择的是()。
  • 科举制

  •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意思是:君子用心力于学术,不用心力于衣食。耕田,也常常饿着肚皮;学习,常常得到俸禄。结合选项分析,践行了这种因读书而得到俸禄的,只有科举制。故正确答案选D项。

  • [单选题]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等,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董仲舒的观点有让利于民的意思,即原始的民本思想,结合选项,可知B项符合题意。

  • [单选题]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政治结构出现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 解析:“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是指秦朝时在其统一的领土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这在实质上是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D项正确。A项、C项两项对这一转变现象的分析错误;B项是这种转变的经济原因而非积极意义。

  • [单选题]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 解析:材料讲的是科举制的作用,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所以答案选A项。

  • 推荐下载科目: 中国史题库 世界史题库 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题库 初中历史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题库 初级中学历史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