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社会福利
题目:根据“经济发展阶段论”,在经济进入成熟阶段后,财政支出的重点是( )。
解析:本题考查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早期阶段:政府投资一般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在这一阶段公共部门需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社会基础设施。中期阶段: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成熟阶段:公共支出逐步转向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为主的支出结构。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下列关于增值税的计税销售额规定,说法正确的有( )。
还本销售方式销售货物,以实际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
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折扣额另开发票,不得从销售额中扣减折扣额
对因逾期未收回包装物不再退还的押金,要按所包装货物的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解析:本题考查增值税销售货物的计税依据。选项A错误,采取以物易物方式销售的,双方均作购销处理,以各自发出的货物核算销售额并计算销项税额,以各自收到的货物核算购货额并计算进项税额。选项B错误,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不得扣减旧货物收购价格(金银首饰以旧换新除外,应以销售方实际收取的不含增值税价款征收增值税)。
[多选题]甲国居民A有来源于甲国所得200万元,乙国所得100万元,丙国所得80万元,甲、乙、丙三国的所得税税率分别为40%、50%、30%。三国均实行属人兼属地税收管辖权。在分国抵免法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乙国抵免限额为40万元
来自乙国所得回甲国应补缴税额0万元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重复征税的产生与免除。乙国所得的抵免限额=100×40%=40(万元),选项A正确。在乙国实际纳税=100×50%=50(万元),大于抵免限额,允许抵免40万元。来自乙国所得回甲国应补缴税额=40-40=0(万元),选项B正确。丙国抵免限额=80×40%=32(万元)。在丙国实际纳税=80×30%=24(万元),小于抵免限额,允许抵免24万元,选项C错误。来自丙国所得回甲国应补缴税额=32-24=8(万元),选项D错误。在分国抵免限额法下,居民A来自国外所得回甲国应补缴所得税共计8万元,选项E错误。
[单选题]下列关于计划成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率等于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率
解析:对按计划价格核算材料的检查,主要是对“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和“材料成本差异率”的检查。必须明确,同一时间的发出材料和结存材料据以分配的成本差异率应是一致的。检查时,如果发现两者出现高低不一的现象,就会出现多转或少转材料成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