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反思自己,想办法改善与同事的关系
题目:夏老师工作很努力,教学能力强,业余时间经常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但他对教学能力差的同事不屑一顾,致使一些老师不愿意搭理他。夏老师应该( )。
解析: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在共同完成学校工作任务的环境中建立的,处理好这类人际关系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的工作从个体上看是存在差异的,但教师之间在地位上应当是平等的。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在产生矛盾的时候要相互理解,在完成工作的时候要相互协作。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应该降低自身发展的要求。所以A.C、D三项的做法是错误的。考点点拨:本题考查教师职业行为中教师与同事的关系。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想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最主要的是要做到尊重、理解和协作。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
愉快与不愉快
解析:新生儿可以分辨得清愉快与不愉快两种情绪反应。
[单选题]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贡献的是( )。
裴斯泰洛齐
解析: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康德是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讲授的第一人:洛克最著名的教育思想是"白板说"和"绅士教育",代表作是《教育漫话》。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成立,他也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单选题]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备课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张老师:这一课我想用一课时完成。陈老师:我也是这样设想的。你的教学怎样设计呢?张老师:我想第一是让学生复习新闻知识;第二是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让学生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第三是与学生共同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李老师:我想重点应落在“现实场景的再现”上。陈老师:“现实场景的再现”抓得很好,但我觉得还要注意“历史材料的运用”,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为作品增加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对以上几位教师的做法,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张老师以新闻知识学习为教学重点,符合文本内容及学情的要求
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是“立人”,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一切着眼于人的发展。如果以新闻知识为教学重点,在“立人”上就会显得苍白。张老师设计的“与学生共同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流于表面,这种以新闻知识介绍为主要方式的教学,需要调整和改变。陈老师选择“现实场景的再现”和“历史材料的运用”作为教学的重点,既可以交代和回顾与新闻相关的知识,又能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和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比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故C项说法错误。
[单选题]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要素是( )。
知
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
[单选题]教学《再别康桥》时,教师播放以《再别康桥》为歌词的歌曲,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把握诗歌的情感。对该做法的分析,合适的是( )。
教师所用资源未能形象地表现诗歌节奏
解析:诗歌教学过程中,反复吟诵诗歌是学生初步感知诗歌节奏、韵律,体会诗人情感的最佳方式。A项,题干中教师让学生体会诗歌节奏,把握诗歌的情感,但仅通过播放同词歌曲的方式,是无法实现该教学目标的,故A项说法错误。B项,教师用播放同词歌曲的方式完全代替了学生朗诵,这体现出教师并未能明确区分出音乐旋律与诗歌节奏的区别,故B项说法错误。C项,教师虽然应用音频资源来辅助教学,但诗歌的朗读节奏和歌曲旋律并不一致,以听歌代替朗诵,反客为主,混淆了学生对于音乐旋律与诗歌节奏的认识;并且未对朗诵技巧进行引导教学,所以学生未能形象感知诗歌节奏,故C项说法正确。D项,教师可以根据《再别康桥》一课的学情,以恰当的方式运用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D项说法过于片面。
[单选题]许老师因为小明上课不注意听讲,罚其自扇耳光五下,并将他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该老师的做法( )。
侵犯了小明的人格尊严权
解析:人格尊严权指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本案例中许老师罚其自扇耳光,并将其座位调至最后一排,严重侵犯了小明的人格尊严。因此答案应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