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左传》
题目: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
解析:《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故选择B。A选项,《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C选项,《离骚》是我国诗史上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D选项,《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教育目的是所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教育目的的说法正确的有( )。
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育目的较理想,而教育方针较现实
在当下中小学中,“升学率”最被看重,这属于实然的教育目的
解析: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育目的是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一种设想,具有理想性的特点。教育目的不同于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般与特殊、普遍与个别、总与分的关系,依次为:教育目的一培养目标一课程目标一教学目标。实然的教育目的与应然的教育目的相对应,是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追求升学率”是众多教育工作者心中的实际目的。教育目的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具备一定的客观性。
[单选题]“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解析:本题是马卡连柯的教育观点,体现的是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指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马卡连柯的观点还有平行教育。故选择C。B选项,“平行教育”原则即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D选项,知行统一原则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单选题]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 )。
质量标准
解析:德育目标是教育者通过德育活动在促进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或质量标准,亦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或质量标准。简言之,德育目标是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
[单选题]孔子善于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和使用教学方法,这是( )。
因材施教原则
解析:因材施教就是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根据不同学生特点选用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的原则。故选择B。A选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所反映和要解决的矛盾,主要是保证所学知识与其来源一一社会实践不致脱节,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运用或回到实践中去。C选项,灵活性原则是指教学设计是一种预先规划,应该留有余地。因为课堂上实际发生的事情很难在事先全部预料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偶发性,在设计中给处理偶发事件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D选项,循序渐进原则,也称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单选题]学生学习内部动机的核心成分是( )
兴趣、好奇心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习动机的分类一一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是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其核心成分是兴趣和好奇心。故选择C。
[单选题]初学英语时,某些汉语的发音常常影响对某些英文字母的发音,这种学习中的干扰现象就属于( )。
负迁移
解析: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题干中汉语发音对英语学习产生了阻碍作用,是一种负迁移。
[单选题]李老师一个学期对父亲是副乡长的小壮家访了8次,却从未对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小龙家访过。李老师的做法( )。
有违平等待生的要求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李老师对不同学生家访的次数严重不均,对需要家访的反而视而不见,这种做法没有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违反了教师的职业要求。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