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引导启发法
题目:上《写意花鸟》课时,一位学生在确定创作主题时举棋不定,李老师请他用几个关键词确定自己的创作意图,使他有了信心和办法。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
解析:引导启发的教学方法是根据学生认识的客观规律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且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法。讲授法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传播信息的教学法;讨论法是在一种情境中,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通过语言交流互相启迪,分享信息和思想,探究和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示范法是教师或示范者实际地操作工具和材料,演示完成一项工作和制作一件东西的过程和方法。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事实上都是该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教育的职责是要在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价值,这反映的课程定义为课程即( )。
文化再生产
解析:关于课程的主要观点有:1)课程即教学科目。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课程指所有的学习科目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某一种学科科目。2)课程即知识。这种观点的基本思想是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都是从相应学科中精心选择的,并且是按照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的。3)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全部的教学要素及其运动过程。教学要素即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又包括教学环境、师生关系等。4)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达成预期学习结果的过程。强调学生学到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什么。5)课程即学习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学生实际上所体验到的意义,而不是一些简单呈现的事实、知识或信息。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意义的主观体验。课程即经验。6)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社会文化在学校生活中的反映。7)课程即社会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适应或顺从社会,而是要使他们敢于建造一种新的社会秩序。
[单选题]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别,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学制的建立要依据( )。
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解析:制定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④本旧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根据题干表述,各国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学制的建立要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单选题]学生兴趣小组的纪律主要属于( )。
群体促成的纪律
解析:所谓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从儿童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是儿童社会化方面就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同班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他们开始以同辈群体的集体要求和价值判断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别人也都这么干"为理由而从事某件事情。班集体的纪律、少先队的纪律、兴趣小组的纪律等,都属于这类纪律的范畴。
[单选题]初一的小卢同学立志未来要做一名外交官,耿老师听到后私下和别的老师讥讽小卢说:"英语学成那个样子还想做外交官,哼,做梦去吧!"耿老师的做法忽视了学生是( )。
发展的人
解析: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观: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题干中,小卢同学想做外交官是一个志向,作为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更好地发展,帮助小卢同学分析如何能够成为一名外交官,促使其好好学习英语,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单选题]中国最早的帛画出自于( )。
战国
解析:我国现存最早的帛画实物是湖南长沙楚墓先后出土的两幅旌幡性质的帛画:《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都是战国中晚期的帛画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