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题目:某教师讲解《陋室铭》中“何陋之有?”时,准备举其他相同句式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下列句子不合适的是()。
解析:A、B、C项都是宾语前置句,与例句句式相同,D项为定语后置句,故选择D选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教授《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中“上”“下”的用法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词作状语”这种句法形式,特举例说明。下列例句没有这种句法形式的是()。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
解析:A项中的名词“犬”,修饰动词“坐”,比喻“坐”的状态,译为“像狗那样”。C项的名词“斗”,修饰动词“折”,译为“像北斗星那样”;“蛇”修饰动词“行”,译为“像蛇那样”。D项的方位名词“右”“左”,分别修饰动词“刻”,译为“在右边”“在左边”。A、C、D项都存在名词作状语的用法,B项没有此用法,故选择B项。
[单选题]教师在教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提到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学生课外搜集其他同属七言绝句的诗歌,以下符合要求的是()。
《春夜洛城闻笛》
解析:D项,《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淮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七言绝句。A项,《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人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是五言律诗。B项《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是五言绝句。C项《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是五言律诗。
[单选题]教师讲授朗读技巧时,举例说明词语的轻声读音可能会导致词语词性和意义有所差别,下列不能作为案例使用的是()。
热乎
解析:A项的“买卖”,读轻声时是名词,指生意,不读轻声时是动词,是买进卖出,贩卖的意思。B项的“东西”,读轻声时是物品的意思,不读轻声时表示方位。D项的“铺盖”,读轻声时是名词,不读轻声时为动词。
[单选题]在文学名著阅读课上,教师对同学们说:《鲁滨逊漂流记》塑造了一个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并请学生们说说他们了解的其他名著。以下学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海底两万里》: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解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海底两万里》是科学与幻想之旅。
[单选题]在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着乱用成语的现象,为了让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特为学生举了以下例子,其中教师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例如:“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解析:A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用来形容古人刻苦学习显然使用不恰当,用在本句中张冠李戴。C项中“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改过自新,用来修饰刊物决心“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显然不恰当。D项“左右逢源”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说一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非常熟悉,能说得“左右逢源”,显然不恰当.
[单选题]在学习完《唐睢不辱使命》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和文中“岂直五百里哉”中的“直”、“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中的“易”用法相同的句子,以下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汉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题干中,“直”古义:值得;今义:笔直,坦率。“易”古义:动词,换;今义:容易。A项,“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烹煮后所产生的汁液。B项,“往往”古义:到处,处处;今义:常常。C项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D项,“秋”古义:时;今义:秋季。